[实用新型]一种高弹性防滑鞋底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30576.9 | 申请日: | 2015-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8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进;梅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孺子牛鞋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13/12 | 分类号: | A43B13/12;A43B13/2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 地址: | 43532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防滑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具体涉及一种高弹性防滑鞋底。
背景技术
行走或站立时,双足承受身体全部的重量,因此鞋的穿着舒适度显得尤为重要,人们要求鞋穿着透气舒适,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减缓双足的负担,鞋子中,鞋帮覆盖足的大部分面积,因此要求防水透气性好,鞋底分隔足与底面,因此要求具有良好的弹性。
传统鞋底的防滑设计均为在鞋底底面上设置防滑凸起,穿着时鞋底与地面仅通过防滑凸起的表面接触,因此各防滑凸起受力较大,磨损较严重,此种鞋底长时间使用后,随着防滑凸起的磨损其防滑效果逐渐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弹性佳、防滑结构不易磨损的高弹性防滑鞋底。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弹性防滑鞋底,鞋底为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层、内层和底面层,其中底面层硬度最大,内层的硬度介于底面层和上层之间,所述底面层为由中层和底层构成的双层结构,上层、内层和中层形状及大小均相同构成鞋底上部,底层为鞋底下部,鞋底上部的边缘突出于鞋底下部构成阶梯结构;内层和中层的后部之间设有夹层,夹层的后部与脚后跟位置相对并且厚度不变,夹层的前部呈楔形,其厚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夹层的楔形部分与人体足弓的位置相对应;底层的下表面内凹构成三个紧邻的凹槽,其中位于两端的凹槽分别与前脚掌和脚后跟的位置相对,两个凹槽中均设有防滑条,防滑条的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
鞋底上表面的边缘设有与鞋底形状相同的走线槽,鞋底上部与鞋底下部的连接处设有与走线槽位置相对的纳线槽。
位于前脚掌处凹槽中的防滑条A呈不规则的折线形,防滑条A的各顶点均设有圆柱凸起,圆柱凸起的高度大于防滑条A各线段的高度,圆柱凸起的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
防滑条A的各线段部分之间设有椭圆形柱状凸起。
位于脚后跟处凹槽中的防滑条B呈多边形,防滑条B的各顶点处均设有圆柱凸起,圆柱凸起的高度大于防滑条B各边的高度,圆柱凸起的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防滑鞋底,内层和中层的后部之间设有夹层,夹层位于脚后跟处的厚度最大且厚度不变,其余部分厚度渐变呈楔形,由于脚后跟受力最大,此结构可对行走时脚后跟承受的冲击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是鞋底具有较佳的弹性,增大穿着舒适度,夹层的楔形部分与人体足弓的位置相对应,对足弓提供足够的支撑;鞋底上部的边缘突出于鞋底下部构成阶梯结构,鞋底上部的面积较大,保证鞋底与足底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鞋底下部面积较小,减轻鞋底的重量;底层的下表面内凹构成三个紧邻的凹槽,防滑条设置于凹槽并且其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凹槽槽壁与防滑条的端面面积之和,相比于外凸型防滑凸起,防滑条受力减小因此磨损较小,行走时鞋底受力弯曲,此时弯曲部分的防滑条突出于鞋底底面起到防滑效果。
走线槽和纳线槽用于鞋底与鞋帮的固定,走线槽和纳线槽可对连接线起到有效的保护,由于走线槽和纳线槽均位于鞋底上部,因此可避免雨水对连接线的腐蚀,使得鞋底经久耐用。
该鞋底的防滑条包括位于前脚掌处凹槽中的不规则折线形防滑条A和位于脚后跟处凹槽中的多边形防滑条B,防滑条形状不规则并且形状相异,因此可与地面形成方向相异的摩擦力,提高防滑效果,两条防滑条均有圆柱凸起和弹性线段构成,其中圆柱凸起用于提供摩擦力,弹性线段增强鞋底的韧性;防滑条A的各线段部分之间设有椭圆形柱状凸起,椭圆形柱状凸起用于增大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防滑鞋底的侧视图。
图2为鞋底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层,2-内层,3-夹层,4-纳线槽,5-走线槽,6-底面层,7-凹槽,8-中层,9-底层,10-圆柱凸起,11-椭圆形柱状凸起,12-防滑条A,13-线段,14-防滑条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弹性防滑鞋底,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鞋底为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上层1、内层2和底面层6,其中底面层硬度最大,内层的硬度介于底面层和上层之间,所述底面层为由中层8和底层9构成的双层结构,上层、内层和中层形状及大小均相同构成鞋底上部,底层为鞋底下部,鞋底上部的边缘突出于鞋底下部构成阶梯结构;内层和中层的后部之间设有夹层3,夹层的后部与脚后跟位置相对并且厚度不变,夹层的前部呈楔形,其厚度从前往后依次递增,夹层的楔形部分与人体足弓的位置相对应,鞋底上表面的边缘设有与鞋底形状相同的走线槽5,鞋底上部与鞋底下部的连接处设有与走线槽位置相对的纳线槽4;底层的下表面内凹构成三个紧邻的凹槽7,其中位于两端的凹槽分别与前脚掌和脚后跟的位置相对,两个凹槽中均设有防滑条,防滑条的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其中位于前脚掌处凹槽中的防滑条A12呈不规则的折线形,防滑条A的各顶点均设有圆柱凸起10,圆柱凸起的高度大于防滑条A各线段13的高度,圆柱凸起的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防滑条A的各线段部分之间设有椭圆形柱状凸起,位于脚后跟处凹槽中的防滑条B14呈多边形,防滑条B的各顶点处均设有圆柱凸起,圆柱凸起的高度大于防滑条B各边的高度,圆柱凸起的端面与鞋底底面齐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孺子牛鞋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孺子牛鞋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30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