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9783.2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1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曹佃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幕墙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具体涉及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节能新型建筑幕墙的需求越来越广。为了在外观上给人清洁明亮的美感,大多采用玻璃幕墙等透明围护结构,这种围护结构为了美观一般采用隐框玻璃幕墙。现有的隐框玻璃幕墙一般都包括有横梁9和玻璃附框10,如图1所示,在进行连接固定时主要是通过横梁9、玻璃附框10等部件来实现玻璃的支撑固定,玻璃附框10通过拉铆钉或自攻丝11连接在横梁9上,这种固定方式承重能力有限,支撑固定不牢固;且安装过程不可实现只能进行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进行调节,不能进行转动调节,紧固的过程中由于紧固力的作用会使钢化玻璃发生移动,因为钢化玻璃通过结构胶与玻璃附框进行固定,在钢化玻璃发生移动时,玻璃附框10的结构胶会就对钢化玻璃产生撕扯的应力,使钢化玻璃在安装后完成后存在扭曲应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存在的支撑固定不牢固、不能实现三维的调节,易造成玻璃安装完毕后产生扭曲应力的问题,对隐框玻璃幕墙的固定更加牢固,且可以实现三维调节和对应的调节对玻璃的预紧力大小,且在进行紧固时不会使玻璃发生移动,避免了安装完毕后玻璃产生扭曲应力现象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包括钢化玻璃、玻璃附框、横梁和立柱,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连接,所述玻璃附框设置于所述横梁和立柱上,所述钢化玻璃粘结于所述玻璃附框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紧调节组件,所述压紧调节组件包括弧形压紧件、压块和螺栓,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螺栓安装槽,所述压块卡设在所述弧形压紧件上,所述弧形压紧件压设在所述玻璃附框上,在进行应力调节时,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弧形压紧件后拧入所述压块内。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压紧件包括2个对称的弧形件和一个连接件,所述2个弧形件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2个弧形件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压设部,所述弧形压紧件通过所述压设部压设在所述玻璃附框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压块上与所述弧形压紧件的位置对应处开设有长槽孔,所述长槽孔上表面到所述压块中心的距离小于对应侧的弧形件最高点到所述压块中心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螺栓的安装孔,所述压块上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一向弧形件内侧弯曲的半弧形套。
进一步的,所述钢化玻璃通过硅酮结构胶与所述玻璃附框粘结。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件和连接件为一次成型件。
本实用新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包括钢化玻璃、玻璃附框、横梁和立柱,同时还包括有压紧调节组件,压紧调节组件包括弧形压紧件、压块和螺栓,在横梁上对应设置有螺栓安装槽,压块卡设在弧形压紧件上,螺栓穿过横梁上的弧形压紧件后拧入到压块内,压弧形压紧件压设在玻璃附框的两侧,通过压紧调节组件可以实现玻璃附框对钢化玻璃的预紧力的调节,主要通过旋转螺栓,螺栓给压块以向前的作用力使压块向前移动,因压块卡设在弧形件上,同时给弧形件以作用力,使弧形件将作用力传递到弧形压紧件上,通过弧形压紧件压紧玻璃附框,进而实现对钢化玻璃的压紧固定,采用此种固定方式在进行固定时不会产生钢化玻璃的移动,并且采用此种固定方式,在进行调节时玻璃可以左右,上下稍作移动,同时也可以轻微转动,可以实现三维的调节,使其对钢化玻璃的支撑固定更加牢固,且也不会使钢化玻璃产生扭曲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的压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隐框玻璃幕墙固定结构的弧形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9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