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的脱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29535.8 | 申请日: | 2015-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昆;雷青青;潘侃;赵翠玲;李晓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兴鲁空分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C1/12 | 分类号: | C01C1/1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回收 过程 中的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的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驰放气(即废气或尾气),其中最主要的驰放气是合成塔驰放气与氨罐驰放气,这两种驰放气中氨含量为5-8%左右,具有回收价值。目前,大部分合成氨企业采用高压水洗法回收其中的氨,制成的氨水(含氨10%左右)送往尿素工序解吸或深度水解系统;另有企业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即利用合成氨尾气本身的压力膨胀制冷,膨胀后的低压、低温气体在高效换熟器中返流,来冷却正流进入换热系统的合成氨尾气。随着尾气温度的降低,其中的氨变为液体并与其它组分分离,从而达到回收合成塔中的放空气或氨罐驰放气中的氨的目的。该系统除了仪表控制用电外,无需额外动力输入,故相比于水洗法,是一种较为节能的工艺。
然而,由于合成氨尾气中含有微量水,相比于尾气中其他组分,水的固化温度较高,故随着装置的不断运行,水含量积聚,在冷却过程中,水会冻结在换热器表面,故易造成“冰堵”现象,影响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一般装置连续运行2-3个月后将被迫终止,严重影响效率。由于氨的吸水性强,能以任意比例与水溶解,无法用传统的吸附法脱水处理,所以目前无动力氨回收工程上“冰堵”现象一直存在且尚无合适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进行脱水以防止“冰堵”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的脱水装置,设置于由合成氨驰放气中回收氨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中,所述的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包括由前向后温度逐渐降低的若干个换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的换热器之后的若干个气液分离器,所述的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的脱水装置包括脱水塔,所述的脱水塔具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洗脱液进口,所述的脱水塔的进气口与最前方的所述的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接,所述的脱水塔的出气口与前方第二个所述的换热器的进气口相连接,任意一个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的脱水塔的洗脱液进口相连接。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经过增压泵连接至所述的脱水塔的洗脱液进口。
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的脱水塔的洗脱液进口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位于最前方的一个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与所述的脱水塔的洗脱液进口相连接。
所述的脱水塔的进气口设置于其下部,所述的脱水塔的出气口和洗脱液进口均设置于其上部。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彻底洗脱合成氨驰放气中的水分,克服了无动力氨回收装置在长期运行中出现的“冰堵”问题,从而保证了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氨回收过程中的脱水装置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
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第三换热器;4、第一气液分离器;5、第二气液分离器;6、脱水塔;7、增压泵;8、膨胀机;
11、合成氨驰放气;12、脱水后的合成氨驰放气;13、含水氨液;14、第二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后的气体;15、第二气液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液氨;16、产品氨;17、合成氨尾气;18、第一气液分离器分离获得的液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兴鲁空分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兴鲁空分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95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