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9187.4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芬;钱晓敏;杜晟威;李晓波;周一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21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原子 荧光 光谱仪 系统 传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和职业卫生监测领域的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
背景技术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定量分析多种元素的光谱分析仪器,它利用原子荧光的原理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原子荧光光谱仪一般由高强度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光电检测系统、三维移动平台、由计算机控制的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仪器的原子化系统包括原子化器、传输室、反应模块及可调速蠕动泵等部件组成,可以快速的将被测溶液高效率发生反应进而原子化。传输室具有传输氢化后的样品,而后进入传输室混合均匀的作用,现有的传输室具有不易传输,混合不均,不易固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固定的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其包括调节机构及设置于所述调节机构上的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为实心设置,所述传输管内开设有一L型凹槽,所述L型凹槽包括垂直设置的竖槽及水平设置的横槽,所述竖槽通于所述传输管的顶部,所述竖槽顶部设有一原子化器接口,所述横槽下部开设有一垂直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下部设有一连接反应模块的下接口,所述传输管管体的两侧面中部分别向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于水平向下呈30°角。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的横截面为一等腰梯形,所述调节机构顶部向下开设有一半圆形安装面,所述调节机构侧面向内对应所述固定孔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于水平向下呈30°角,所述安装上设置有固定旋钮。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上向下开设有至少两个垂直设置的凹孔,所述凹孔内垂直设置有高压弹簧,所述高压弹簧略高于所述凹孔顶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原子化器接口上设置有一圈螺纹。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输管的其中一侧旋接一盖板,所述横槽的一端联通所述盖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两侧下部分别向外延伸一支撑块。
本实用新型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上作为传输氢化后的样品而后混合反应使用,其包括的调节机构用于固定和调节传输管,传输管连接在调节机构上作为传输和混合样品使用,传输管管体为实心的,保持其工作中的稳定程度,传输管内设置的L型凹槽作为样品的传输和混合使用,竖槽顶部设置的原子化接口用于连接原子化器,横槽下部开设的通槽联通反应模块,下接口用于连接反应模块,传输管管体的两侧面设置的固定孔向下呈30°角方便和调节机构的安装孔配合使用,在固定旋钮的固定下更难以松动,固定的更为紧固,保持了传输室传输样品时环境的稳定。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装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的调节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的传输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化系统传输室,其包括调节机构1及设置于调节机构1上的传输管2,其特征在于:传输管2为实心设置,传输管2内开设有一L型凹槽3,L型凹槽3包括垂直设置的竖槽31及水平设置的横槽32,竖槽31通于传输管2的顶部,竖槽31顶部设有一原子化器接口4,横槽32下部开设有一垂直设置的通槽5,通槽5下部设有一连接反应模块的下接口51,传输管2管体的两侧面中部分别向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孔6,固定孔6于水平向下呈30°角。
调节机构1的横截面为一等腰梯形,调节机构1顶部向下开设有一半圆形安装面11,调节机构1侧面向内对应固定孔6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于水平向下呈30°角,安装上设置有固定旋钮13。
安装面11上向下开设有至少两个垂直设置的凹孔14,凹孔14内垂直设置有高压弹簧15,高压弹簧15略高于凹孔14顶部;原子化器接口4上设置有一圈螺纹41,传输管2的其中一侧旋接一盖板7,横槽32的一端联通盖板7,调节机构1两侧下部分别向外延伸一支撑块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未经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9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