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体及其墙体端部连接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8918.3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邓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02 | 代理人: | 吴云华 |
地址: | 264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及其 墙体 连接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体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墙体端部连接组件的楼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和办公用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房屋建筑领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设房子的时候,大批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运往房子修建的地点,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运输成本,人员增加,环境污染等等。
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拆除时,需要进行破坏性拆除,拆卸后的建筑材料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楼体建造复杂,耗时较长,建造物资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楼体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楼体建造复杂,耗时较长,建造物资不可重复利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楼体的墙体连接组件,包括:板状本体,在所述板状本体上设与预设连接柱相匹配的圆孔;在所述圆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板状本体的向外延展面构成预设夹角。
进一步地,在所述板状本体的端部设有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板状本体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在顶部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在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圆孔的直径构成一梯形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板状本体、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三侧板均为钢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楼体,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体,包括楼层板、第一层墙体、第二层墙体、上述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其中,所述楼层板,所述第一层墙体与所述第二层墙体在交汇处通过所述墙体端部连接组件相接,所述预设连接柱穿过所述楼层板,通过上述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的圆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楼层板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楼层板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板状本体紧贴在楼层底部或端部,圆孔用于通过预设连接柱,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用于紧固该预设连接柱,第三侧板贴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用于给该墙体端部连接组件提供紧固力,增强墙体之间的连接力度。
该墙体端部连接组件改变了传统的建筑物构建形式,通过墙体插装的方式即实现与地板的连接固定,从而降低了建造难度,提高了建造效率;同时,该结构在拆卸时只需拔出即可将墙体与地板分离,拆分过程不会破坏墙体结构,使得拆卸后的墙体能够回收再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与图1所示墙体端部连接组件配合使用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楼体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以期能够改变传统的建筑物构建形式,以便降低建造难度,提高建造效率;同时,使得拆卸后的建筑材料能够回收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墙体端部连接组件的楼体。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与图1所示墙体端部连接组件配合使用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楼体的墙体端部连接组件包括:板状本体1,在所述板状本体1上设与预设连接柱6相匹配的圆孔2,其中预设连接柱6参见图2所示;在所述圆孔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侧板3与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与所述第二侧板4分别与所述板状本体1的向外延展面构成预设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文登蓝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8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元件的安装方法
- 下一篇:二次燃烧型炉具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