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烘干除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28597.7 | 申请日: | 2015-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1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潘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亚平 |
| 主分类号: | F26B21/04 | 分类号: | F26B21/04;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2005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烘干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除湿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烘干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的现代干燥技术是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诸多干燥设备,常见的干燥设备包括有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设备,我国均能研发和生产并满足市场供应。近几年来,一些新型干燥设备也逐渐发展应用起来,例如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干燥、热泵干燥等设备,其中热泵干燥技术已经得到政府的扶持和推广;随着中国能源消耗的加剧,国家政府对能源利用的宏观调控,热泵干燥设备的节能减排优势日益凸显。
需进一步指出,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都要用到烘干设备,例如烟草、烟花、木材、药材、食品、茶叶、海(水)产品、煤泥、城市污泥、电镀、洗涤、印刷、气体干燥、皮革、纺织等行业;其中,热泵干燥设备广泛应用于80℃以下的各种烘干工艺。在烘干行业中,在80℃以下范围内需要烘干的物品占比70%,在此温度范围,热泵空气能烘干设备完全可以替代锅炉等其他干燥设备。
另外,干燥行业是耗能较大的产业,在发达国家,大约10%~20%的燃料应用于干燥工艺,而热泵已广泛应用于木材干燥、种子干燥、食品加工、陶瓷烘焙、纺织行业等领域。
对于传统加热烘干装置而言,其通常直接用电加热或燃料燃烧来获得干燥所需的热能,如燃油锅炉等。其中,以热风干燥方式为例,在常规热风装置中,利用加热器将环境空气加热到适当温度,热空气进入烘房中将热量传给物料,使其中的水分汽化并由空气带出烘房,出烘房的空气变为温度低、含水分多的废气,一般直接排入环境。预设输入加热器中的燃料的燃料能或者电能为100份,由于热量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热能损失,因此,实际得到的热能仅约为70-95%;同时,由于进入烘房空气的湿含量等于环境空气的湿含量,当环境空气中的湿度高、湿含量大且物料又要求低温干燥时,传统加热干燥装置的应用会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中小型锅炉类产热设备,由于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原因,已经是政府全面整改的对象,新上马的项目要取得锅炉相关许可已经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烘干除湿装置,该多功能烘干除湿装置能够有效地将加热升温模式、恒温除湿模式、降温除湿模式以及小风量除湿模式结合于一起,功能多样且环保节能效果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多功能烘干除湿装置,包括有热泵组件,热泵组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单向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器包括有室外蒸发器、第一除湿蒸发器、第二除湿蒸发器,单向阀包括有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室外蒸发器配装有烘干电磁阀,第一除湿蒸发器配装有第一除湿电磁阀,第二除湿蒸发器配装有第二除湿电磁阀,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与四通阀的接入管连通,室外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四通阀的第一接出管连通,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四通阀的第二接出管连通,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四通阀的第三接出管连通,第一除湿蒸发器、第二除湿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气液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烘干电磁阀的制冷剂出口与室外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第一除湿电磁阀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一除湿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第二除湿电磁阀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二除湿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第一单向阀装设于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管,第一单向阀的制冷剂出口分别与烘干电磁阀的制冷剂入口、第一除湿电磁阀的制冷剂入口以及第二除湿电磁阀的制冷剂入口连通,第二单向阀装设于室外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与第一单向阀的制冷剂出口之间且与烘干电磁阀并联;
该多功能烘干除湿装置还包括有干燥组件,干燥组件包括有干燥器壳体,干燥器壳体的内部成型有干燥器容置腔,干燥器容置腔通过中间隔板分隔成循环腔室、回风腔室以及排湿腔室,干燥器壳体设置有连通循环腔室与烘房内部的循环风道、连通回风腔室与烘房内部的回风风道、连通排湿腔室与回风腔室的排湿风道、连通回风腔室与循环腔室的除湿加热风道、连通排湿腔室与干燥器容置腔外部的室外风道,循环腔室内于循环风道处装设有循环风机,冷凝器、第一除湿蒸发器分别装设于除湿加热风道内,冷凝器靠近循环腔室侧,第一除湿蒸发器靠近回风腔室侧,排湿风道内装设有排湿风机、位于排湿风机出风口侧的空气热交换器,第二除湿蒸发器装设于排湿风道内且位于空气热交换器的湿热空气排出口侧,空气热交换器设置有与室外连通的新风入口以及与除湿加热风道连通的新风出口,室外风道内装设有室外风机,室外蒸发器装设于室外风道内且位于室外风机的入风口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亚平,未经潘亚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8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