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定位作业的石油钻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7643.1 | 申请日: | 2015-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闫冬伟;王强;纪红;王健;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冬伟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作业 石油 钻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定位作业的石油钻井。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行业在钻井作业中,为保证完井以后油井各类井下作业的施工精度,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套管柱上安装一个套管短节,作为井下深度的基准标志。该方法虽然能够准确提供井下深度计算的依据,但是功能单一,只能确定深度而不能确定方位,而且与工具很难配合使用。
井下定位是多分支井的技术关键,定位装置需要有足够的抗轴向载荷、抗大扭矩和高压密封能力。国内外专业由于技术限制,在老井侧钻分支井中采用卡瓦式锚定工具加
封隔器或者干脆用套管自下而上长距离回接定位,这些工具由于其本身的固有缺陷导致诸多弊病,完井后主套管通径大幅减小,给后续采油、修井和油层改造等带来很多问题。国外专业公司在完成多分支井后,必须用该公司的特制工具才能进行后续作业,施工成本大。定位不可靠是上述工具的另一缺点,在抗轴向载荷、抗大扭矩和高压密封能力上性能较差,卡瓦对套管有硬伤损害,长距离套管回接无法承受较大的载荷和扭矩,导致定向不准,下支井工具不易找正位置和方位,使支井“选择性重入”成为打多分支技术的一大难点。再者,上述工具的使用,完井后主套管通径大幅减小,因此,在小尺寸主套管内不宜在一个主套管中打3个以上的分支井。但是国内生产套管绝大部分是小尺寸套管,造成国内打分支井难度更高,成功率更小,限制了国内多分支井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定位作业的石油钻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定位作业的石油钻井,包括主套管,所述主套管内设置有膨胀管,所述膨胀管与所述主套管固定连接,所述膨胀管的上部设置有定位斜面,所述定位斜面的底部一侧设有轴向凹槽,所述主套管顶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斜面相对应设置的定位钻井装置;
所述定位钻井装置包括结构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钻杆主体、定向扶正套,所述钻杆主体的下部、上部分别对应连接设有连接轴、过渡轴,所述过渡轴连接设有接头,所述下部设有定向扶正套;
所述接头为环形凸台结构,所述接头内部设有与所述过渡轴连通的内螺纹,所述接头的上端部与所述管体的上端部之间通过卡箍紧扣。
所述卡箍的两端分别设有与环形卡槽配合的环形凸台。
所述钻杆主体表面设有若干个螺旋状的排泄槽,所述钻杆主体、所述连接轴和所述过渡轴内部还设有通孔。
所述的定位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5°-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并且膨胀管在井下可承受极大的钻压和扭矩,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定位斜面的底部一侧设有轴向凹槽,实现了对钻井斜向器和支井重入斜向器的可靠定位;空心钻杆,钻杆主体表面设有排泄槽,保障碎屑能够很好、及时的排出;通过卡箍紧扣可减少旋合螺纹之间的拉力大而损坏螺纹,提高了钻杆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构造牢固,能够承受各种高强度的施工要求,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快速对定位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位钻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套管2、膨胀管3、定位钻井装置4、定位斜面5、轴向凹槽
6、通孔7、连接轴8、钻杆主体9、排泄槽10、过渡轴
11、接头12、卡箍13、环形卡槽14、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由附图1、附图2中所示:1为主套管,2为膨胀管,3为定位钻井装置,4为定位斜面,5为轴向凹槽,6为通孔,7为连接轴,8为钻杆主体,9为排泄槽,10为过渡轴,11为接头,12为卡箍,13为环形卡槽,14为环形凸台。
实施例1
一种可定位作业的石油钻井,包括主套管,主套管内设置有膨胀管,膨胀管与主套管固定连接,膨胀管的上部设置有定位斜面,定位斜面的底部一侧设有轴向凹槽,主套管顶部设有与定位斜面相对应设置的定位钻井装置,定位钻井装置包括结构中空的管体,管体上设有钻杆主体、定向扶正套,钻杆主体的下部、上部分别对应连接设有连接轴、过渡轴,过渡轴连接设有接头,下部设有定向扶正套,接头为环形凸台结构,接头内部设有与过渡轴连通的内螺纹,接头的上端部与管体的上端部之间通过卡箍紧扣。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冬伟,未经闫冬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7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