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点火线圈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6761.0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余俊庆;桂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凌云 |
主分类号: | F02P17/00 | 分类号: | F02P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线圈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线圈测试系统,尤其是一种汽车点火线圈测试系统,能够用于识别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
背景技术
多年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测试设备大部分还比较落后,产品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为了适应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改善和提高测试汽车产品质量的措施。点火线圈是汽车产品中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由此需要功能全、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先进自动测试设备,以保证良好的质量。
现有的点火测试系统功能单一、操作麻烦、无法测量点火能量,甚至需要结合PC机、示波器、外部电源等仪器才能完成工作。
另外,目前的点火线圈,其驱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点火线圈内部集成了驱动放大电路,外部只要一个小信号就可以让其正常工作了;另外一种是点火线圈里没有集成驱动放大电路,点火线圈在工作时,外部必须先把信号放大之后才能输入点火线圈,否则无法让其工作。
而对于上述两种驱动方式的点火线圈而言,其需要不同的驱动信号,若驱动信号不匹配时,轻则无法运行,重则有可能造成烧毁。因此,目前的点火测试系统也是分别针对上述两种点火线圈进行匹配的,尚没有一种可以同时匹配上述两种点火线圈的点火测试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线圈测试系统,其能够对点火线圈进行测量和监控,能够自动识别点火线圈驱动方式,并能够根据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来自动输出驱动信号,可以优化操作方式,方便用户的操作,不会因用户的误操作而造成线圈的损坏;能够对点火线圈进行耐久性测试,并实时监控点火线圈的工作状态;能够定时控制或外部控制点火测试系统,从而模拟各种点火线圈工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其主要包括:
一接线端,供与点火线圈连接;
一驱动检测电路,与接线端连接并能检测点火线圈的驱动信号端的电压U1和点火线圈的POWER端的电压U0;
一识别电路,与驱动检测电路连接并根据驱动检测电路测得的电压U1和电压U0的比较结果判断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
一输出端,与识别电路连接并能将识别电路所识别出的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输出。
如果点火线圈的驱动信号端的电压U1与点火线圈的POWER端的电压U0大致相等,即U1>=(U0*70%)且U1<=(U0*130%),则判断为点火线圈内部没有集成驱动放大电路,反之,则判断为点火线圈内部集成有驱动放大电路。
上述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还包括一驱动切换电路,其具有控制继电器,该控制继电器根据输出端输出的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选择开闭状态,且该驱动切换电路还具有一切断电路,在识别电路识别出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之前,保证点火线圈与其驱动信号之间处于切断状态。
上述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还包括:
一主控模块,作为所述点火线圈测试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CAN通讯模块,建立所述主控模块与点火线圈测试系统的其他模块间的通讯连接;
一存储模块和USB模块;
上述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其所述的接线端具有点火线圈连接器。
上述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其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其具有显示屏、按钮和编码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其能够对点火线圈进行测量和监控,并能够根据点火线圈的驱动方式来自动输出驱动信号,可以优化操作方式,方便用户的操作,不会因用户的误操作而造成线圈的损坏;能够对点火线圈进行耐久性测试,并实时监控点火线圈的工作状态;能够定时控制或外部控制点火测试系统,从而模拟各种点火线圈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点火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内部集成有驱动放大器);
图2为另一种点火线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内部没有集成驱动放大器);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点火线圈测试系统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凌云,未经桂凌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6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水循环发电综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起动机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