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锅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26298.X | 申请日: | 2015-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9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舒贤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舒贤臣 |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24;A47J36/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范琪美 |
| 地址: | 335199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炭两用的火锅。
背景技术
传统火锅一般以木炭为热源,这种火锅结构简单,但由于炭源受限制,而且使用时人为对炭燃烧的控制比较困难,不能较便捷地调节火力大小,现一般采用电炭两用火锅,如中国专利CN204274114公开了一种电炭两用铜火锅,为了实现提供一种电力与木炭混合使用,同时可随意调节火力大小,方便使用的电炭两用铜火锅,其包括铜质锅体,与铜质锅体一体成型的铜质炭火筒,设置在铜质炭火筒底层并设有若干网孔的木炭网,与铜质锅体连接并支撑铜质锅体的底座,环绕设置在底座的开口上,可对铜质锅体的底座加热的电热管,设置在底座上,控制电流通断及控制电热管加热温度的调节阀,设置在底座上与电热管及调节阀连接的电插孔,与电插孔及电源连接的电源线。
但是其将电热管安装在底座的开口上,用于铜质锅体的加热,此设计电热管的传导效果差,传热较慢,热效率较低,不仅在使用时开锅效果差,涮出的食物口感不佳,而且将电热管安装在底座上导致底座的温度较高,容易灼伤桌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发热管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火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火锅,包括底座、设于该底座上方的锅体、设于锅体中央的燃烧室及穿过所述燃烧室与锅体适配的锅盖,还包括用于加热锅体的发热管及与发热管电连的控制件,发热管设于锅体底部。将发热管设置在锅体的底部,从而发热管紧贴锅体底面,热传导好,不仅有效提高了加热效率,热损失小,开锅效果好,而且避免灼伤使用时放置火锅的桌面。
进一步的,锅体底部设有与发热管适配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至少一侧壁上具有限位凸部。安装槽为锅体底部锅体内部凹陷的开槽,安装槽的其中一侧壁向上延伸形成限位凸部,把发热管放置在安装槽内后将限位凸部向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弯折反压对发热管进行包裹,使其卡设在安装槽内,操作简单,避免发热管与安装槽产生松动而导致损坏,延长发热管的使用寿命,而且热传导效率高,节约能源,再者发热管可以通过安装槽上部的开口进出安装槽,便于更换发热管,进而延长火锅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底座上设有温控器和用于显示温控器所监测到的锅体温度的显示屏,所述温控器和显示屏均与控制件电连接。火锅加热时锅底的热量辐射到温控器上,与温控器电连的控制件控制发热管避免其温度过高,温控器所监测到的温度值通过显示屏显示,使用者能直观地看见锅内的温度,无需频繁揭开锅盖,避免锅内的热量消散,节约了能源。
进一步的,发热管为环形结构,其沿锅体底平面周向布设。环形结构的发热管周向布设使得锅体底部受热较均匀,食物烹饪效果好。
进一步的,锅体底面对应于燃烧室底部处设有第一通孔。当锅体从底座上分离时,燃烧室内较大块的炭火不会从燃烧室底部掉落,避免烫伤使用者。
进一步的,锅体外壁上对称设有可活动的第一防烫手柄;锅盖上对称设有可活动的第二防烫手柄。当使用者移动锅体时第一防烫手柄的设置避免其烫伤;当使用者开合锅盖时第二防烫手柄的设置避免其烫伤。
进一步的,底座上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锅体可拆卸连接于该连接板。当燃烧室底部呈中空状态时,连接板用于支承炭火,锅体通过螺丝连接在连接板上,从而与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发热管下方设有隔热片。隔热片有效降低了发热管传递到底座上的热量,避免底座温度过高烫伤放置火锅的桌面。
进一步的,底座下底面可拆卸连接有托盘。托盘用于承接炭火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使用更加卫生。
进一步的,托盘上设有与底座高度适配的柱形凸起。柱形凸起形成用于承接炭火燃烧之后产生灰烬的容置腔,柱形凸起的高度与底座高度相当时,灰烬不会四处飘散,全部落入容置腔内,便于清洁火锅底座,使用比较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热传导效率高,热损失少,烹饪效果好,而且延长了发热管的使用寿命,同时火锅的使用寿命也得到延长,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锅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装槽与发热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舒贤臣,未经舒贤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6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