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键式离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5807.7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0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蒋奇伟;邵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霸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15/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键式 离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门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滑键式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机电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防盗锁已进入电子时代,原有的机械锁由于结构上局限,已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管理、方便使用和防盗要求。而现有的电子防盗锁故障率较高,时有发生不能开门的现象,还得找机械钥匙来开门,也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一般电子防盗锁内部的结构包括电源、控制装置、电机,使用者通过指令(密码、指纹或者磁卡等等)触发该控制装置,由该控制装置控制电源驱动该电机,进而联动锁芯实现开锁。而现有的电子防盗锁中出现故障的往往就是控制装置以及电机,一旦出现故障电子锁就无法正常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滑键式离合装置,密码开锁和指纹开锁均有单独的电机,功能可靠,且内部离合机构结构紧凑而简单,离合过程顺畅,质量有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滑键式离合装置,包括
双马达,包括由指纹验证驱动的第一马达、由密码验证驱动的第二马达;该第一马达的转轴上连接第一凸轮,该第二马达的转轴上连接第二凸轮;
一滑键,于滑键的底部有一执手弹簧,该滑键底部设有承托底环;
一联动拨片,该联动拨片具有环,该环的两相对侧设有支点,远离该支点的两侧设有触动臂,该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接触该触动臂,滑键穿设于环上,支点支承在该承托底环上;
一执手头,该执手头可旋转安装于该滑键上,该滑键内设有离合槽;对应之执手头上设有离合凸块,当双马达的任一马达转动时,该执手头旋转使离合凸块与该离合槽卡合或分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合凸块有6块,相邻两离合凸块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离合槽有3个,相邻两离合槽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为扇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轮设有第三凸轮,该第二凸轮的外端设有第四凸轮,该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侧旁设有可检测离/合的微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利用验证指纹和验证密码来实现开门,在前覆板两侧安装双马达,指纹和密码分别控制一侧的马达,借助联动拨片的翘翘板结构,无论是验证指纹还是验证密码,其中一侧的马达会推动其对应的凸轮转动,促使联动拨片向一侧倾斜,同时执手弹簧反方向受力使滑键与执手头相闭合以实现开门,开门后经过5秒,马达再次转动促使离合机构回位来实现关门;此种设计,无论是哪一台马达转动,均可以可靠地实现离合功能,也即是说,若指纹开锁损坏,不影响密码开锁的功能,同理,密码开锁损坏,不影响指纹开锁的功能,指纹和密码对应的马达分开使用,增加马达的使用寿命,使故障率大大降低。
使执手头、联动拨片、滑键由上至下叠置,在执手头和滑键狭窄的空间内设置离合槽和离合凸块,通过弹簧的伸缩活动,配合门把手旋转实现“离”←→“合”过程,机械结构整体设计简单而紧凑,安装容易成本低,离合过程顺畅,保证了零件配合的高可靠性和完成动作的准确性,当处于“分离状态”,门把手旋转处于空转状态,有效保护了内部机构不能用蛮力破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离合装置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离合装置处于“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部分零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离合装置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部分零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滑键与执手头的第一视角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滑键与执手头的第二视角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双马达11、第一马达
12、第二马达13、第一凸轮
14、第二凸轮15、第三凸轮
16、第四凸轮17、微动开关
20、滑键21、承托底环
22、离合槽30、联动拨片
31、环32、支点
33、触动臂40、执手头
41、离合凸块50、执手弹簧
60、门把手70、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霸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霸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5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