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5249.4 | 申请日: | 2015-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9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利;柳明;许玉军;何祥萌;张琛;王晴文;李言琦;姜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利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0/02;A61L3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伦文知 |
地址: | 250021 山东省济南市经五***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共振 兼容性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针,应用在脑部穿刺。
背景技术
穿刺针是最基本的介入器械,可用于直接穿入肿瘤或囊腔内做抽吸、冲洗、引流、活检或消融等诊断与治疗;也可用于打开皮肤与血管的通道或颅脑、胆管、泌尿道、胃、浓腔与囊腔等组织,然后引入导丝、导管、引流管等进行治疗。传统穿刺针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但在磁共振导引介入中应用有限。磁共振导引介入是指以影响诊断学为基础,在磁共振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或用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该技术具有无电离辐射、微创、治疗精准等特点,是临床医学的最新发展之一。常规的穿刺针多由铁磁物质组成,会飞向磁场中心或产生转动,影响手术操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当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针用于脑部组织时,因为脑部组织不同于其它身体部位,其供血特别丰富,脑表面分布有大量的血管,穿刺针过于锋利很容易刺破脑内血管结构,引发脑出血等并发症。这是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针,便与不刺伤脑部组织,保证进针安全。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针,包括手柄、内针和外套管,所述内针嵌入外套管,并且内针的尾部穿出外套管的尾部,所述内针的尾部为球形结构。穿刺时,所述内针与外套管之间相对固定,没有滑动,穿刺完成后,将内针拔出。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外套管是由纯钽制成的外套管,所述内针是由钛合金制成的内针。采用本技术方案,外套管为纯钽,它的纯度高,而且铁的含量也很低,内针为钛合金,纯钽和钛合金材料在磁共振环境内,受力、发热、伪影程度都很小,有利于判断磁共振穿刺针针尖位置,增加介入手术的成功概率。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外套管的尾部为平头结构。也就是说,外套管的尾部设置有平齐的端面,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增加穿刺通道的宽度。
优选的,上述内针的尾部为半圆球结构,所述内针的尾部半圆球的直径与内针的中部的直径相等。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内针的尾部穿出外套管的尾部的长度为a,所述a≥3mm。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内针的尾部穿出外套管的尾部至少3mm,以保证顺利进针。
对a长度的进一步限定,优选的,所述a为3mm~7mm。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手柄包括与内针固定连接的内针手柄,以及与外套管固定连接的外套管手柄,所述内针手柄与外套管手柄为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对内针手柄与外套管手柄的进一步限定,上述内针手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外套管手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内针手柄和外套管手柄形成一个容腔。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内针手柄与外套管手柄形成一个容腔,便于在治疗过程中引流或注射药物用。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外套管的长度为10cm或15cm或18cm或20cm。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手柄是由塑料材质制成的手柄。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采用塑料材质,一方面塑料材质无磁,另一方面,轻便,方便进针。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内针的直径占外套管内径大小的94%-97%。
本方案的技术特征还包括:上述外套管上设置有刻度环,所述刻度环包括单刻度环和双刻度环。以外套管的尾部为基准,每隔10mm打单刻度环,每隔50mm打双刻度环,单刻度环宽度为0.5mm,双刻度环由相距0.5mm的两个单刻度环组成;设置刻度环能够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进针情况,且更加精确的判断磁共振穿刺针的深度以及穿刺针的针尖位置,方便计算进针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得知:一种磁共振兼容性穿刺针,包括手柄、内针和外套管,所述内针嵌入外套管,并且内针的尾部穿出外套管的尾部,所述内针的尾部为球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针的尾部为球形结构,光滑、阻力小,不会刺伤脑组织。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套管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内针,1.1-内针的尾部,2-外套管,2.2-外套管的尾部,3-内针手柄,4-外套管手柄,5-单刻度环,6-双刻度环,7-容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利,未经李成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5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