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维码手机门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2685.6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6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茗语;丁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亿江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手机 门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维码、物联网、门禁系统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代科技生活要求较高的门禁上使用的二维码手机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门禁系统有多种方式,例如感应卡式门禁系统,指纹门禁系统,虹膜门禁系统,面部识别门禁系统,这几个系统中,后者几个系统造价比较高,不适合社区用。只有感应卡式门禁系统比较合适,但是这系统不安全和方便,也不便于管理。现出现了手机门禁系统,在手机门禁系统中又有多种方式,特点不同,适用的不同的场合,主要有:
SIM感应手机卡:在原来的SIM卡上增加外置感应天线,具有非接触和接触式的双界面卡。接触式界面可以实现SIM应用,完成手机卡的通信功能:非接触式界面可以支持各种非接触应用于消费门禁考勤会议签到借书通道节能电梯管理等系统。读卡器具采用双模应用,既支持MF1(IC)卡,又支持感应SIM手机卡。虽然其不用重新更换SIM卡,但是在SIM卡上增加外置感应天线增加成本在感应式可能存在干扰不方便操作。
RFID-SIM卡:移动SIM卡或电信UIM卡与Ic卡两卡功能合设在一张频率为2.4G的RFID—SIM卡上。是电信运营商推广的一种新型的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业务系统。每个用户可以保留原有手机号码、更换手机,但是需要更换一个新的RFID—SIM手机卡。手机卡需要特制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NFC近场通信: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技术即近场通信,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3.9英时)内,交换数据。此技术便捷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NFC技术对手机有要求.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大部分不支持该技术,应用领域狭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新型手机门禁设计,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等优点的二维码手机门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二维码手机门禁系统,包括门禁控制器、智能手机、云端数据存储装置,所述门禁控制器包括设置在门框上的门禁锁止机构、锁止驱动机构和二维码识别器,所述二维码识别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锁止驱动机构,所述锁止驱动机构连接门禁锁止机构;所述云端数据存储装置内设有二维码信息转换装置和用户信息存储装置,所述用户信息存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维码信息转换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智能手机的屏幕上设置有二维码生成器;所述二维码信息转换装置通过无线网络或者有线网络连接所述二维码生成器,所述二维码生成器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器之间通过红外扫描通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门禁控制器还包括设置在门框上的手机插槽,所述二维码识别器设置在手机插槽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二维码手机门禁系统使用过程非常简单:云端数据存储装置内的二维码信息转换装置将用户信息存储装置的存储的进出门禁的人员信息转换为二维码信息,二维码生成器将二维码信息生成二维码,智能手机的背面放入手机插槽中,二维码识别器通过红外扫描通信对二维码信息进行识别,将识别的结果通过电信号传输给锁止驱动机构,锁止驱动机构控制门禁开启。本实用新型的门禁控制器读取二维码后进行识别,如果信息正确后自动开锁,方便地保护了门禁的安全,通过手持手机即可进行门禁识别,使用方便,避免了额外携带门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中:1-门禁控制器(1.1-手机插槽;1.2-门禁锁止机构;1.3-锁止驱动机构;1.4-二维码识别器);2-智能手机(2.1-二维码生成器);3-云端数据存储装置(3.1-二维码信息转换装置;3.2-用户信息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亿江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亿江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2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ID的双车道无人发矿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门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