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穿刺注射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21320.1 | 申请日: | 2015-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4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益灯;夏思文;卓阳;吴龙军;施建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温州新瓯专利事务所 33210 | 代理人: | 陈旭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下咽 喉部 血管瘤 穿刺 注射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穿刺注射针。
背景技术
下咽及喉部位置深在,此部位的血管瘤处理较为棘手。既往有大量文献报道,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疗效显著。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的途径有两种,其一为穿刺针经颈前皮肤穿刺,在电子喉镜的监控下瘤体内注射,其二为全麻支撑喉镜下经口腔途径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血管瘤由于极易出血,原则上穿刺针越细,临床上使用越安全。临床上常使用长度在9cm左右的6号(外径为0.6mm)的针头进行瘤体内注射,没有专用的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的注射针头。经颈前穿刺的针头要达到治疗目的,5cm长就足够,但经支撑喉镜下注射的针头需15cm以上,目前临床上通过对6号穿刺针进行人工焊接延长以进行支撑喉镜下注射。对于外径只有0.6mm的细针而言,长度越长,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折段而造成潜在的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焊接使用的穿刺针稳定性差,容易折段而造成潜在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穿刺注射针,该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穿刺注射针的结构简单紧凑、连接使用方便、在延长穿刺针整体长度的前提下不改变细针管的长度,穿刺时的稳定性高,不易折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相连的穿刺针头和穿刺针栓,在穿刺针栓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穿刺针栓通过第一内螺纹与连接针头上设置的外螺纹配合连接,连接针头的后端设置连接针栓。
连接针头的直径大于穿刺针头的直径。
在连接针栓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具体设计,在延长穿刺针整体长度的前提下不改变细针管的长度,提高了穿刺时的稳定性,减少了穿刺时的出血量,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连接使用方便、可靠性强、疗效确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连的穿刺针头1和穿刺针栓2,穿刺针头1和穿刺针栓2构成针头模块,在穿刺针栓2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3,穿刺针栓2通过第一内螺纹3与连接针头4上设置的外螺纹5配合连接,连接针头4的后端设置连接针栓6,连接针头4和连接针栓6构成连接模块。连接针头4的直径大于穿刺针头1的直径,相对较大直径连接针头4的设计可提高穿刺时的稳定性,不易折断。在连接针栓6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二内螺纹7。上述各模块的长度可都设计为5cm,穿刺针栓2和连接针栓6均能直接连接注射器,当需要进行颈前皮肤穿刺时,只需一个穿刺针头1和穿刺针栓2所构成的针头模块或再加一个连接模块;当需要进行支撑喉镜下穿刺时,需针头模块及两到三个连接模块进行紧密连接,穿刺注射完毕后,各模块可拆卸进行清洗及消毒。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穿刺注射针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外型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下咽及喉部血管瘤穿刺注射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一一八临床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1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确保摄像吸引管一次性使用的计数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滑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