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层气产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20520535.1 申请日: 2015-07-17
公开(公告)号: CN204981493U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发明(设计)人: 梁威;柴培宏;王飞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103/10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72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煤层气 出水 深度 处理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层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层气产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层气在开发过程中,会排出大量伴生水。随着煤层气开发规模逐渐扩大,煤层开采过程中产出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煤层气产出水具有高钠度和高矿化度的特征,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悬浮物、矿物质、盐类、低重度油类等),如果排出水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地表水体或用来浇灌农田,必然会对其产生污染,对地下水环境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国内外虽已提出了很多煤层气产出水的处理技术,如反渗透、纳滤、离子交换、电容去离子、吸附过滤、电渗析和蒸馏等,但大多数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还未能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尤其是在国内,由于对煤层气勘探起步比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煤层气产出水处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水处理的现状,提出一种煤层气产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并首次将投资费用低、管理方便的人工湿地技术运用到煤层气产出水的处理中来,以便有效避免煤层气开采过程当中出现产出水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煤层气的绿色环保开发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法:

一种煤层气产出水深度处理的装置,包括格栅、调节池、物化池、人工湿地,其连接关系为:所述的格栅设置在污水进水段,格栅后设置调节池,调节池内设置提升泵和排泥泵,调节池底部沿着排泥泵方向做1-3‰坡降,排泥泵低于调节池底部40-60cm,所述的调节池内部安装的提升泵通过液位控制其启闭,高开低关,提升泵通过动力电缆与PLC配电箱的动力控制模块连接,液位计通过信号电缆与PLC配电箱的信号控制模块连接,PLC通过液位计反馈的信息,按照编程设计向提升泵发送启闭指令,提升泵通过管道连接物化池上部,物化池内铺设吸附填料,吸附填料将以框式整体装填,物化池下部管道连接人工湿地。

所述的格栅安装在污水进水段,可根据现场情况,单独构建格栅槽安装,也可安装在调节池内,格栅采用中细格栅,中格栅净间隙10-40mm,细格栅净间隙1.5-10mm。

所述的物化池内的吸附填料为活性氧化铝、沸石、活性炭、砾石、煤渣及吸附树脂的一种或多种,吸附反应时间0.5h-2h,所有填料将以框式整体装填,以便于填料吸附饱和后及时进行更换。吸附填料粒径为5-80mm,填充后孔隙率不小于30%。

所述的人工湿地采用下行流湿地技术,从下到上包括底部收水管、湿地填料、上部布水管及湿地植物。

所述的下行流人工湿地采用穿孔管进行布水和收水,分收水管和分布水管沿管轴斜向45°交错穿孔(管轴与孔轴夹角45°),孔径8-12mm,开孔间距100-200mm。

所述的湿地填料分为三层,按照从上到下粒径逐渐增大的方式进行安装,粒径分别为5-10mm、10-30mm和30-50mm,每层粒径厚度为300-500mm。

所述的湿地填料为钢渣、陶粒、煤渣、蛭石、沸石、碎石、砾石和粗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地植物选择生长速度快、管理方便、适应性强和景观效果好的品种,可选择美人蕉、香蒲、芦苇、菖蒲、风车草、梭鱼草和鸢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种植密度9-25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将人工湿地运用到煤层气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建设费用较常规处理技术节约1/3-1/2;

2.运行费用大大降低,不到常规生化处理运行费用的50%;

3.系统出水达到农业灌溉水质要求,对周边环境不造成污染;

4.在去除产出水污染物、实现水资源回用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煤层气产出水深度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2为水位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格栅槽,1-1、格栅,2、调节池,2-1、排泥泵,2-2、提升泵,3、物化池,3-1、吸附填料,4、人工湿地,4-1、湿地植物,4-2、布水管,4-3、湿地填料,4-4、收水管,5、PLC配电箱;5-1、动力控制模块,5-2、PLC,5-3、信号控制模块,5-4、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205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