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因素可调智能植物培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9930.8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4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枝;林魁;林伟青;林碧英;张开畅;陈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9/14;A01G9/24;A01G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因素 可调 智能 植物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因素可调智能植物培养箱。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中,有关对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外界因素的研究已进行多年,并衍生出许多关于控制这些因素的仪器设备,诸如植物培养箱、培养架等。但诸多设备均存在只能控制单因素变量(如光照、温度)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如水分等),或是因为仪器本身的局限性而无法控制单因素变量的均匀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多因素可调智能植物生长培养箱,能够很好地解决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均匀光照、温度、水分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多因素可调智能植物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培育植物且顶部呈锥形的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顶部的顶端设有一激光发生器,所述激光发生器经一电机驱动旋转,所述激光发生器下方铺设有一光栅板,所述光栅板固定于所述培养箱的顶部透光面板上;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一培养台,所述培养台内容置有一用于储蓄营养液的蓄液池;还包括纵向设置的一花洒式的喷头,所述喷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蓄液池,另一端延伸至培养台上方,所述培养台的上面板上且位于喷头的喷射区域内设有用于培养植物的若干个呈竹筒状的培养桶,且所述培养桶上端还延伸有一斜槽板,所述斜槽板内侧上还分别固定有一测量光照强度的第一光强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光强度传感器均和所述电机一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桶内分别容置有一用于培育植物的草盆。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桶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漏水的第一通孔,所述培养台的上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的内侧壁上还沿纵向间隔设有若干第二光强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强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强度传感器经一驱动机构沿所述培养箱内侧壁上下移动,所述驱动机构为丝杆结构,所述第二光强传感器固定于所述丝杆机构上的滑动螺母上。
进一步的,所述斜槽板与所述培养桶一体成型,所述斜槽板上还设有一用于控制植物周侧环境温度的无叶风扇,所述无叶风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顶部内还设置有一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口与培养箱外部相连通,所述轴流风机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蓄液池中,另一端与所述喷头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顶部外侧面上还铺设有一用于提供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将由激光源所发射出来的光质,运用物理中的光栅干涉方法,将光源放大成一个光的平面。使得光强度不仅均匀,而且由激光源所发射出来的光强可调,使得光平面的光强也可以相应的增加或降低。通过所述第一光强传感器采集培养桶内光强是否均匀,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经过控制单元调节电机的转动频率和角度,确保照射到植物上的光质为一个均匀的光平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控制框图。
图中:1-激光发生器;2-太阳能电池板;3-光栅板;4-第二光强传感器;5-喷头;6-第一光强传感器;7-斜槽板;8-培养台;9-电机;10-培养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多因素可调智能植物培养箱,包括一用于培育植物且顶部呈锥形的培养箱10,所述培养箱10的顶部的顶端设有一激光发生器1,所述激光发生器1经一电机9驱动旋转,所述激光发生器1下方铺设有一光栅板3,所述光栅板3固定于所述培养箱10的顶部透光面板上;所述培养箱10内设置有一培养台8,所述培养台8内容置有一用于储蓄营养液的蓄液池;还包括纵向设置的一花洒式的喷头5,所述喷头5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蓄液池,另一端延伸至培养台8上方,所述培养台8的上面板上且位于喷头5的喷射区域内设有用于培养植物的若干个呈竹筒状的培养桶,且所述培养桶上端还延伸有一斜槽板7,所述斜槽板7内侧上还分别固定有一测量光照强度的第一光强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光强度传感器均和所述电机9一控制单元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99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