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9789.1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1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静晨;李明;郝昱文;李晓雪;赵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静晨;李明;郝昱文;李晓雪;赵喆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 远程 会诊 终端 | ||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会诊业务可以实现远程操作,从而便于会诊业务的及时开展。在现有技术中,远程会诊业务所依附的网络架构包括会诊申请方系统医疗系统、会诊受理方系统医疗系统以及用于两者在远程会诊时进行信息交互的远程会诊平台。基于该网络架构,远程会诊业务的处理过程具体为会诊申请方系统医疗系统将患者的相关医疗资料上传到远程会诊平台。在会诊受理方系统需要对该患者进行会诊时,可以通过会诊受理方系统医疗系统从远程会诊平台上获取相关医疗资料,并采用这些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
而现有技术中的会诊系统需要在多个信息平台上相互切换,切换过程中会导致会诊各方沟通的间断,难免会造成部分信息遗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诊终端,该会诊终端包括多个显示屏幕,可以同时显示各种信息,不需要信息平台间的切换,保证了会诊各方的顺畅沟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诊终端,其包括主机、病情信息显示屏、医学影像显示屏和远程诊疗显示屏,主机分别与所述病情信息显示屏、医学影像显示屏和远程诊疗显示屏连接;所述病情信息显示屏、医学影像显示屏和远程诊疗显示屏侧边依次可折叠连接。
进一步,所述远程会诊终端包括三角支架,所述病情信息显示屏、医学影像显示屏和远程诊疗显示屏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三角支架上。
进一步,所述主机包括无线通讯接口,所述无线通信接口为无线MESH、802.11a/b/g/nWiFi、卫星通信接口、3G/4G接口。
进一步,所述主机与所述病情信息显示屏、医学影像显示屏和远程诊疗显示屏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所述无线连接包括蓝牙、WiFi。
进一步,所述三角支架为可折叠、伸缩的支架。
进一步,所述远程会诊终端还包括容纳所述主机、三角支架、所述病情信息显示屏、医学影像显示屏和远程诊疗显示屏的拉杆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尤其适用于灾害救援现场对伤病人员的会诊,在救灾现场,将三个显示屏放置在三角支架上,连接主机就可以实现与后方诊疗中心的远程会诊,后方医生可以远程对伤病人员进行诊断,提高了现场救治的水平,提高了治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诊终端,其包括主机1、病情信息显示屏3、医学影像显示屏2和远程诊疗显示屏4,主机1分别与病情信息显示屏3、医学影像显示屏2和远程诊疗显示屏4连接;病情信息显示屏3、医学影像显示屏2和远程诊疗显示屏4侧边依次可折叠连接。病情信息显示屏3、医学影像显示屏2和远程诊疗显示屏4可拆卸设置在所三角支架5上。
主机1包括无线通讯接口,无线通信接口为无线MESH、802.11a/b/g/nWiFi、卫星通信接口、3G/4G接口,通过无线通讯接口,主机1可以实现与后方的诊疗中心实现远程连接。
主机1与病情信息显示屏3、医学影像显示屏2和远程诊疗显示屏1可以采取有线形式的连接,也可采用蓝牙、WiFi等形式的无线连接。
在不用时,上述设备都放置在拉杆箱体内。拉杆箱体采用防水、防震外壳制作,可以避免设备在运输途中损坏。
病情信息显示屏可显示伤病员病情信息,现场救治所记录的检伤级数、受创类别、医嘱等处治报告,查询电子病历、待会诊病人列表支持现场医护人员查看病人的检伤分类信息、诊疗常规及药物信息。完善了远程诊疗的病人信息管理、电子病历传输,为后方专家的诊疗提供病情信息。
医学影像图片显示屏用于显示和传输病人病理图片,可将图片传给指挥中心、救治方舱以及后方医院的相关专家。面板可同时传输心电图、脑电图、CT等图片以及伤员的各项指标检查数据,后方专家根据伤病员病历资料,结合远程会诊结果,做出诊断。该传输遵从DICOM标准。
远程诊疗显示屏支持远程会诊过程中与救治方舱、后方指挥中心、后方医院的实时视频通信,具备视频采集和回传、双向语音通信功能,支持多路话音和视频的实时交流,也可同时进行视频、音频的录制等,实现伤病员的快速诊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静晨;李明;郝昱文;李晓雪;赵喆,未经郑静晨;李明;郝昱文;李晓雪;赵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97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