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高效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17301.1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顾宏伟;茅嘉原;李敏;王士峰;洪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耀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纯 金属 有机化合物 高效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高效分离装置,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简称为“MO”源)是制造LED、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相变存储器、半导体激光器、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等的核心原材料之一。
“MO”源系列物的生产过程都是需要乙醚、四氢呋喃等低沸点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生成,但是由于“MO”源系列物的使用条件必须是5N以上的高纯系列,所以存在彻底分离困难的难题。另外由于“MO”源本身化学性质的限制(遇水氧发生剧烈反应的特性),所以对于反应装置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
现有的工业方式在分离乙醚等低沸点物质的方式都采用在反应釜中加入具有更强配位能力的配位剂,然后加热把游离的乙醚等低沸点物质抽出,这种方式直接导致的问题的是,由于乙醚等等物质的沸点较低如果在这一部如果不能完全清除干净,会直接导致下一步精馏制高纯度“MO”源的过程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在除乙醚等物质的过程中会通过抽真空、提高温度、增加处理时间来达到完全去除乙醚等低沸点物质的要求,这一过程就很难避免在处理过程后期会把一部分“MO”源系列物带出反应体系,增加了反应体系的危险性,且降低了反应的收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高效分离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高效分离装置,包括粗品原料罐、清洗剂罐、聚醚管、低沸点接收罐、粗产品接收罐,所述粗品原料罐底部和聚醚管顶部管路连接,所述粗品原料罐顶部和聚醚管底部连接,所述清洗剂罐底部和聚醚管顶部管路连接,所述清洗剂罐顶部和聚醚管底部连接,所述低沸点接收罐顶部与聚醚管底部连接,所述粗产品接收罐顶部与聚醚管底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聚醚管内填充有高分子聚醚。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合理,采用流动工艺,乙醚更容易被分离,分离效率高,效果好,避免真空分离把一部分“MO”源系列物带出反应体系,降低了反应体系的危险性,提高了反应的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高效分离装置,包括粗品原料罐1、清洗剂罐3、聚醚管2、低沸点接收罐4、粗产品接收罐5,所述粗品原料罐1底部和聚醚管2顶部管路连接,所述粗品原料罐1顶部和聚醚管2底部连接,所述清洗剂罐3底部和聚醚管2顶部管路连接,所述清洗剂罐3顶部和聚醚管2底部连接,所述低沸点接收罐4顶部与聚醚管2底部连接,所述粗产品接收罐5顶部与聚醚管2底部连接,所述聚醚管2内填充有高分子聚醚。
首先在聚醚管中填充高分子聚醚物质,形成稳定的管路,然后“MO”源系列物与乙醚等低沸点物质的混合物从粗品原料罐中通过管路流入聚醚管中,然后通过压力重新打回粗品原料罐中重复之前流程,最终流出物收集于低沸点接收罐中。
完成分离过程后,从清洗剂罐中加入一定量清洗剂,把残余在聚醚管中的乙醚等低沸点物质清洗完全,然后通过真空把清洗剂且清除完全。
解配:逐步升高聚醚管温度,然后加入真空体系,待升到一定温度即达到聚醚和“MO”源系列物的解配温度,聚醚管中的“MO”源系列物就会从聚醚管中分离出来,流入粗产品接收罐中。
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核心的情况下做出的简单的变形或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耀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耀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7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