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16977.9 | 申请日: | 2015-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伟;陈涛;宁金星;王建成;马彦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4B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高洁;张颖玲 |
| 地址: | 710114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结构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很十分成熟,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功能需要有特定的线圈作为接收天线;并且,大部分移动终端都具备调频(FM,FrequencyModulation)FM收音机功能,移动终端的FM收音机功能也需要有特定天线接收电台和广播信号。
现有的移动终端中,支持无线充电的接收天线以及支持FM收音机功的接收天线分别独立设置在移动终端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天线和FM收音机接收天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线圈与FM收音机接收天线独立设置,这不仅增加了设计成本,也会增大移动终端的重量和体积,降低资源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天线和FM收音机接收天线的合理的复用,降低移动终端设计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和FM收音机信号的线圈结构、调节FM收音机信号的调节电路;
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用于为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提供无线充电信号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以及用于为FM收音机提供FM收音机信号的第三触点;其中,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相连,所述第三触点与调节电路相连;
所述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通过匹配电路与FM收音机相连,第二端子与线圈结构的第三触点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用于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和FM收音机信号的金属线圈以及用于屏蔽金属线圈信号的铁氧体,所述金属线圈粘贴在铁氧体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结构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通过两个金属弹片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结构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为金属线圈的两个端子;所述线圈结构的第三触点为线圈结构中间的抽头。
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连接有谐振电容;
所述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三端子,所述第三端子与线圈结构的第二触点相连;
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端子与谐振电容之间连接有并联电感;
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一端子与谐振电容之间还连接有串联电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控制天线结构实现无线充电功能和FM收音机功能的主处理器CPU、无线充电接收电路、FM收音机、调节FM收音机信号的匹配电路、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和FM收音机信号的天线结构;其中,
所述CPU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和FM收音机相连;
所述天线结构包括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和FM收音机信号的线圈结构、调节FM收音机信号的调节电路;其中,
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用于为无线充电接收电路提供无线充电信号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以及用于为FM收音机提供FM收音机信号的第三触点;其中,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相连,所述第三触点与调节电路相连;
所述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匹配电路相连,第二端子与线圈结构的第三触点相连;
所述匹配电路的第一端子与调节电路的第二端子相连,第二端子与FM收音机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结构包括用于接收无线充电信号和FM收音机信号的金属线圈以及用于屏蔽金属线圈信号的铁氧体,所述金属线圈粘贴在铁氧体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结构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分别通过两个金属弹片与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线圈结构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为金属线圈的两个端子;所述线圈结构的第三触点为线圈结构中间的抽头。
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连接有谐振电容;
所述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三端子,所述第三端子与线圈结构的第二触点相连;
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三端子与谐振电容之间连接有并联电感;
所述调节电路的第一端子与谐振电容之间还连接有串联电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69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训练桩
- 下一篇: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