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13937.9 | 申请日: | 2015-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龙良红;纪道斌;徐慧;严萌;李峰;李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浮游生物 鉴定 沉淀 水样 上清液 吸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样收集装置,尤其是一种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水体中浮游生物鉴定以及生物量进行定量评价,在用显微镜进行生物量定性分析时需要对水样中的藻类浓缩固定。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鲁哥氏碘液对1升水样中的藻类进行固定,经过24小时沉淀,使用注射器抽取上清液,然后下层液体再沉淀24小时,再抽取上清液,反复进行三次,最后得到30毫升的浓缩水样。
目前转沉淀过程多使用注射器和单根输液管进行水样的浓缩,而抽取上清液的过程效率低下,每次只能对一瓶水样进行处理,同时不能调节抽取水样的速率,若抽取速率太快,易造成下层水体的扰动,使得部分浮游生物被抽离,影响生物量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可以解决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的问题,实现多瓶水样的同时处理,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低,,同时实现对转沉淀的速率的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挤压球的输液软管,输液软管的出液端与一端封闭的转接管连通,转接管上沿管道方向与多根调速软管一端连通,各调速软管另一端与玻璃硬管连通,各玻璃硬管上套设有深度调节板。
调速软管上设置有速率调节器。
玻璃硬管的管径为2毫米,长度为18厘米。
深度调节板为泡沫板,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15厘米,厚度为4厘米,其上开设有玻璃硬管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通过带挤压球的输液软管利用虹吸原理完成无动力转沉淀工作,通过深度调节板调节插入水样中玻璃硬管的深度,通过速率调节器调节每根调速软管内液体的流动速率,通过虹吸原理将上清液吸出,可同时完成多个水样的处理工作,可以解决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的问题,实现多瓶水样的同时处理,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低,同时实现对转沉淀的速率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挤压球1-1的输液软管1,输液软管1的出液端与一端封闭的转接管2连通,转接管2上沿管道方向与多根调速软管3一端连通,各调速软管3另一端与玻璃硬管6连通,各玻璃硬管6上套设有深度调节板5。
调速软管3上设置有速率调节器4。
玻璃硬管6的管径为2毫米,长度为18厘米。
深度调节板5为泡沫板,长度为15厘米,宽度为15厘米,厚度为4厘米,,其上开设有玻璃硬管固定孔。
速率调节器为医用输液器所用的速率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多根玻璃硬管6放入需要转沉淀的水样瓶中,通过深度调节板5调节多根玻璃硬管6伸入水样瓶中的深度,与需要转出的上清液深度相配合,压缩挤压球1-1,通过虹吸原理将水样瓶中的上清液吸出,通过速率调节器4控制转出的速率,同时可以完成多个水样的处理工作。
可以解决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的问题,准确性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成本低,同时实现对转沉淀的速率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39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造槽机内、外模变形控制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卡车及其后视摄像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