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11365.0 | 申请日: | 2015-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5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太峰;王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裕太防爆电加热器有限公司;王太峰;王太祥 |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 地址: | 2122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防爆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尤其是一种节能防爆电加热器,属于电加热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防爆电加热器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防爆接线腔1’、散热区2’、对接法兰3’、气体进口4’、容器体5’、折流板6’、电加热管7’、测温元件8’、支座9’、气体出口10’。其采用的电加热管如图2所示,在管的中心设置一根电阻丝(绕成螺旋型),再填绝缘镁粉,然后经缩管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后制成。
实践表明,上述现有电加热器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电热管内电阻丝散发的热量要通过镁粉传热给金属管外壳,因此发热慢;2)电热管内的电阻丝存在集热现象,待金属管的温度达到600℃时,电阻丝在镁粉中间已高达近1000℃,因此电热元件易坏,使用寿命短;3)功率难以做大,需要诸多电热元件,组装后的容器偏大,且加大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热块、避免集热的节能防爆电加热器,从而有利于节能,满足大功率的使用需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节能防爆电加热器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包括输出端具有直通空气出口的筒状容器体,所述容器体中支撑一组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管状电热器,所述容器体的输入端装有与气体进口直通的接线腔,所述接线腔的侧壁装有与管状电热器电连接的接线端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管状电热器即使功率很大,也因空气进口与出口之间形成了经接线腔、电热器管体的直流通道,而具有理想的发热进入散热效果,不会集热,从而可以在切实满足大功率需求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管状电热器采用镍絡合金拉制而成,直径为Φ5mm~Φ150mm、厚度为0.5mm~15mm。
更进一步,所述接线腔呈筒径与所述容器体相配的筒状,所述接线腔和所述容器体通过相邻端面的接线腔法兰和容器体法兰固定连接。
又进一步,相邻管状电热器之间通过绝缘子相互隔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防爆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电加热器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管状电热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节能防爆电加热器如图3和图4所示,筒状容器体6支撑在支座10上,其输出端具有带测温器件11的直通空气出口9,该容器体6中支撑一组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管状电热器13(参见图4,又称电阻管),采用耐高温的镍絡合金拉制而成,直径可在Φ5mm~Φ150mm、厚度可在0.5mm~15mm范围酌情选择。相邻管状电热器13之间通过绝缘子14相互隔开。
管状容器体6的输入端装有与气体进口5直通的筒状接线腔1,接线腔1的筒径与筒状容器体相配,通过相邻端面的接线腔法兰3和容器体法兰4固定连接。接线腔1的两侧壁装有与管状电热器13电连接的接线端子16。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多根电阻管串联或并联组合成电热器,各电阻的管中直通气流,因此电阻管直接加热空气,升温速度比传统电热管快3倍,即使其功率很大,也能保证电热器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接近。例如当电热管发热后温度850℃时,出口空气的温度可达到800℃左右,其安装结构紧凑,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
归纳起来,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管状电热器功率大,可达几十千瓦/每支;2)发热升温快,热效率高;3)、结构紧凑,节省制造成本(缩小了压力容器的直径);4、使用寿命长。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裕太防爆电加热器有限公司;王太峰;王太祥,未经镇江裕太防爆电加热器有限公司;王太峰;王太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113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