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哮喘病治疗用雾化吸入器咬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9637.3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萍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哮喘病 治疗 雾化 吸入 咬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哮喘病治疗用雾化吸入器咬嘴,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进行哮喘病的治疗时,雾化器的使用是经常使用的器械,患者在治疗时会憋气让药物充分吸收,在憋气过程中需要他人按住出药开关,由于是别人帮助控制开关,很难控制患者吸气和憋气节奏导致药物流出。
在治疗时,由于哮喘病的特殊病情,有时会需要在进行治疗一个患者的同时对另一个患者进行紧急救助,但由于吸入器咬嘴只有一个,导致延误治疗,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哮喘病治疗用雾化吸入器咬嘴,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随时将雾化器咬嘴封闭和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使用而不会产生交叉感染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哮喘病治疗用雾化吸入器咬嘴,包括咬嘴主体,所述咬嘴主体为由咬嘴主管和咬嘴副管组成的Y形管,咬嘴副管的尾部与咬嘴主管的一侧管壁连通;
所述咬嘴主管包括固定腔壁,固定腔壁的下部与雾化器出口管连接,固定腔壁的上部插入有活动腔壁,固定腔壁内设有将活动腔壁卡住的第一卡板,活动腔壁与第一卡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卡板上设有环形的第一通孔,卡板的圆心处上方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上端固定有活塞。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活动腔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嘴部插入管,嘴部插入管的外部套设有嘴部挡管,嘴部挡管固定连接在活动腔壁上,嘴部挡管的长度小于嘴部插入管的长度。
所述活动腔壁的上方设有圆形通孔,连接柱贯穿圆形通孔插入到嘴部插入管中,活塞可对圆形通孔进行密封。
所述固定腔壁内还设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的圆心处设有圆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处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与第一卡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所述咬嘴副管内靠近咬嘴主管的部分设有控制阀,咬嘴副管的直径与第二通孔的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在治疗时无需他人帮助即可随时将雾化器咬嘴封闭;可以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使用并且不会产生交叉感染。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第一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第二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咬嘴主体,2-咬嘴主管,21-嘴部插入管,22-嘴部挡管,23-活塞,24-连接柱,25-活动腔壁,26-第一弹簧,27-固定腔壁,271-第一卡板,272-第一通孔,273-第二卡板,274-第二通孔,28-单向阀,29-第二弹簧,3-咬嘴副管,31-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一种哮喘病治疗用雾化吸入器咬嘴,包括咬嘴主体1,咬嘴主体1为由咬嘴主管2和咬嘴副管3组成的Y形管,咬嘴副管3的尾部与咬嘴主管2的一侧管壁连通;
咬嘴主管2包括固定腔壁27,固定腔壁27的下部与雾化器出口管连接,固定腔壁27的上部插入有活动腔壁25,固定腔壁27内设有将活动腔壁25卡住的第一卡板271,活动腔壁25与第一卡板27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6,第一卡板271上设有环形的第一通孔272,卡板的圆心处上方连接有连接柱24,连接柱24的上端固定有活塞23。
活动腔壁2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嘴部插入管21,嘴部插入管21的外部套设有嘴部挡管22,嘴部挡管22固定连接在活动腔壁25上,嘴部挡管22的长度小于嘴部插入管21的长度。
活动腔壁25的上方设有圆形通孔,连接柱24贯穿圆形通孔插入到嘴部插入管21中,活塞23可对圆形通孔进行密封。
固定腔壁27内还设有第二卡板273,第二卡板273的圆心处设有圆形的第二通孔274,第二通孔274处设有单向阀28,单向阀28与第一卡板271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9。
咬嘴副管3内靠近咬嘴主管2的部分设有控制阀31,咬嘴副管3的直径与第二通孔274的直径相同,其另一端可插入到另一根咬嘴主管2中的第二通孔274中,使咬嘴副管3的另一端连接上另一根咬嘴主管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萍,未经王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9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