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内障环网碎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7883.5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英杰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内障 环网碎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白内障环网碎核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技术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前者利用超声能量乳化碎核,后者采用劈核刀碎核或直接将核娩出。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不仅对设备要求较高,手术是全动态过程,学习曲线较长,而且超声能量可能对邻近组织造成损伤。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切口约5-6mm,而超声乳化的切口2.2-3.0mm,切口大,创伤大,造成散光的可能性大。
1997年1月22日公告的CN2245436Y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晶体圈套切割器,由一个可伸缩的尼龙圈套和手柄组成,可以将晶体核劈开。但是劈开的核块还是比较大,不易娩出。2014年12月10日公告的CN203988620U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与前者的结构及原理相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简便容易操作的白内障环网碎核器,手术切口大小与超声乳化的相同。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白内障环网碎核器,主要由环套、管状手柄、外套管、针芯、针管组成,针管的右端固定于管状手柄的左端,环套的右端固定连接于针芯的左端的芯孔内,针芯的右端从针管的左端横向嵌套入针管与管状手柄组成的腔体内,位于管状手柄内的针芯的外壁上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压簧、滑块,在管状手柄外套设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左端设有垂直于外套管管身的环形面,在管状手柄的管壁上设有两条沿轴向延伸的滑槽孔,且两条滑槽孔在径向上对称布置,在外套管的管壁上设有在径向上相互对称的两个孔,外套管上所设的两个孔的位置与两条滑槽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滑块的壁上对应于两个滑槽孔的位置分别设有另一孔,螺丝分别穿过外套管的两个孔、滑块上的两个另一孔将外套管与滑块固定连接,且螺丝的外壁将滑块内的针芯抵紧固定于滑块的内壁上,管状手柄的右部为管状手柄尾部,管状手柄尾部的管径小于滑块的活动路径对应处的管状手柄的管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套设有3~6个,每个环套为采用钢丝弯制成的椭圆形环,3~6个环套的右端一起固定于针芯的左端的芯孔内,连接用钢丝将3~6个环套的左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环网,在环网位于针管外部时,环网的各个环套张开呈半球形。
所述的连接用钢丝与每个环套之间呈交叉连接,3~6个环套依次间隔连接于同一连接用钢丝上。
所述的连接用钢丝采用1根。
所述的连接用钢丝采用2~3根并列间隔排布的连接用钢丝,2~3根连接用钢丝与3~6个环套连接形成网格状。
位于环网最外侧的任意一个环套的外轮廓尺寸小于环网中的其它环套的外轮廓尺寸,或者3~6个环套的外轮廓尺寸呈依次递减设置。
环网收缩后的外径小于针管的内径。
所述的针管与管状手柄采用螺纹连接,或者针管与管状手柄采用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管状手柄外表面为螺纹状。
所述的外套管的外表面为螺纹状。
所述的外套管与环形面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多个环套构成的环网,易于将晶体核劈碎,便于核块的娩出,且操作安全、简便,易操作,手术切口大小与超声乳化的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附图1,1为环网;2为针芯;3为针管;4为管状手柄;5为压簧;6为环形面;7为外套管;8为滑块;9为螺丝;10为管状手柄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英杰,未经赵英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7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