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下坠缓冲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507398.8 | 申请日: | 2015-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2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信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信理 |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B66B1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下坠 缓冲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安全设施,尤其是一种电梯下坠缓冲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到电梯、吊篮、吊笼等高空箱体的机会越来越多,使用频率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常常会出现箱体从空中突然向下坠落,箱体内的人员也同时向下滑动,由于人员在箱体内缺少缓冲装置,在箱体受外力停止时由于惯性人员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就会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缓冲作用的电梯下坠缓冲防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下坠缓冲防护装置,包括箱子本体,所述的箱子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井字架;所述的箱子本体内设有与第一井字架连接的拉杆;所述的第一井字架上设有对拉杆起缓冲作用的第一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拉杆包括“回”字形的握持部以及与握持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弹性部件相抵接的固定座,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箱子本体底部的上表面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与箱子本体底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二弹性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箱子本体为轿厢。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缓冲防护作用;当箱子本体在快速向下运动过程中,箱子本体内的人员可以握住拉杆的握持部,在箱子本体停止运动时,握住握持部的人员由于惯性还要往下运动,而第一弹性部件有一个阻止拉杆继续往下运动的弹力,这样可以减缓人员向下运动的速度,同时第二弹性部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对人员起到防护和缓冲的作用,减少人员在箱子本体停止的一瞬间对箱子本体的下端面的冲击力,提高箱子本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受拉力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箱子本体;2-第一井字架;3-拉杆;31-连接部;311-固定座;32-握持部;4-第一弹性部件;5-支撑板;6-第二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中所述的一种电梯下坠缓冲防护装置,包括箱子本体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箱子本体1优选为轿厢;所述的箱子本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井字架2,所述的箱子本体1内设有与第一井字架2连接的拉杆3;所述的第一井字架2上设有对拉杆3起缓冲作用的第一弹性部件4,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4优选为弹簧,这样可以吸收拉杆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的冲击力,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箱子本体1的安全性;第一井字架2起到支撑第一弹性部件4的作用,同时增加了箱子本体1的结构强度,防止箱子在下坠过程中由于第一弹性部件4对第一井字架2的挤压而发生解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拉杆3包括“回”字形的握持部32以及与握持部32连接的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第一弹性部件4相抵接的固定座311,连接部31的另一端连接握持部32,本实施例中握持部32为圆柱状,这样可以方便人员握住握持部32,“回”字形握持部32的设置,可以增加拉杆3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性,且在本实施例中与“回”字形握持部32连接的连接部31设有4个,并且4个连接部31对称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人员使用,提高安全性,将第一弹性部件4静止状态下的长度设置为箱子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七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握持部32距离箱子本体1上端面的距离为箱子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的十分之一至七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箱子本体1底部的上表面设有可往复运动的支撑板5,所述的支撑板5与箱子本体1底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二弹性部件6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件6多个且均匀的设置在箱子本体1底部的上表面,第二弹性部件6优选为弹簧,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对人员起到防护和缓冲的作用,减少人员撞击箱子本体1的冲击力,提高箱子本体1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信理,未经张信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73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