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7375.7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胡宗强;陈伟超;杜建德;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新立防雷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20 | 分类号: | G01R27/2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雷 接地 电阻 监测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用电设备防雷保护越来越重视,防雷接地地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防雷接地地网在防雷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为整个防雷系统的雷电与静电泄流的基础,不同的系统构成所要求的接地电阻阻值也有所不同,由于防雷接地地网在建设好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接地电阻的阻值变化,当阻值变化往高阻值趋势发生变化时,阻值变化有可能会超过原设计值从而不再符合要求,因而对防雷接地地网,常会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对于接地地网的阻值检测,许多公司均为定期性的检测,在两次检测期间当阻值发生变化是不可而知的。所以对如何做到接地地网的阻值的实时监测,则为当前应进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方便对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实地检测,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
本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包括地网与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无线发送模块与信号接收平台;
所述地网附近安装有辅助地极;所述辅助地极接近于检测点安装,且所述辅助地极通过导线与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信号接收平台包括服务器与计算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地极包括第一辅助地极与第二辅助地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与所述无线发送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所述无线发送模块采用DTU。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对接地地阻进行周期性检测,及时反馈数据,通过分析对不合格的地网发出预警,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较佳实施例中的用于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监测的接线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是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的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之下”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新立防雷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新立防雷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7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