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转流冷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6021.0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1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精方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F28F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冷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电行业空气冷却器冷却管基管和油冷却器冷却管,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转流冷却管。
背景技术
大型电动机和发电机是国家电网的主要装备之一,是电能的直接生产者,同时也是现代工业最基本的动力设备。大型电机的发展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蓬勃成长,工业企业对电力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水电工业的快速发展,程度不同的导致中国一些区域水质污染严重,水中溶解固形物和氯化物偏高,以及微生物含量严重超标对铜管腐蚀较为严重,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电力设备中冷却器的冷却管必须采用抗腐蚀、抗盐腐、抗磨损的材料,减少水质污染。
冷却管,适用于机床、液压机械、数控机床作油、水冷却系统配用。冷却管通过手工装配,可任意调节使用长度、喷嘴直径大小圆扁互换、方向随意可转,具有外形色彩美观、油量大、不导电、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翅片管,是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通常在换热管的表面通过加翅片,增大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或内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这样一种换热管。
现有的水电行业冷却管,管内通水时,水流是层流,换热效率不高,并且解决不了增大换热效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高效,更节水的高效转流冷却管;可有效解决冷却管与冷却水无法达到全面接触,无法提高散热效率等不足。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高效转流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外壁为光滑面,所述冷却管内壁设有来复线式凹槽;所述冷却管的两端通过管板孔连接管板;所述冷却管连接管板的两端上设有多个环状凸起;所述管板孔的内壁上设有与环状凸起对应的多个环状凹槽。
所述管板孔的内壁与管板外壁之间呈倒角。
所述冷却管的外径为小于等于30mm,管壁厚度为小于等于2mm。
所述冷却管材质为T2紫铜管、白铜管、钛管或不锈钢管。
所述冷却管上可设有多个金属翅片。
现有的空气冷却器油冷却器的冷却管基本都采用内壁光滑的铜管或者不锈钢管作为冷却管基管,而高效转流冷却管是在这个基础上对冷却器的基管做出的结构上的创新,高效转流冷却管能够使冷却介质与冷却管之间充分接触,从而提升换热效率,此外,高效转流冷却管也可以单独作为冷却管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冷却管,管内增设来复线式凹槽。同行业产品对比,在水轮发电机空气冷却器中,常用的散热管为:T2紫铜管B10B30白铜管,他们在结构上都是光管形式,所以水在管内为层流。而高效转流冷却管,管外壁为光管内壁有来复线凹槽,使内部水流呈旋转式流动,充分与管壁接触,增加了水冷的散热均匀度,增大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外壁光洁,可胀接其他零部件及设备,可充分与散热片接触不留空气热阻。
目前,水轮发电机组的冷却元件中:所使用的冷却管都为光管。光管中水为层流,光管内壁光滑,所以水在管内的流动比较平稳;而高效转流冷却管的内壁设有来复线凹槽,所以水流经过的时候在管内壁是旋转状态而不是平流状态。而高效转流冷却管外壁为光滑状态适合穿片式冷却器胀管,适合双金属翅片管轧管,及其他冷却器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来增加管内水流速,让冷却介质与冷却管的充分接触,达到更佳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管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横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板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横截面图。
附图中,1-冷却管,2-管板,3-环状凸起,4-翅片,5-管板孔5,6-倒角,7-环状凹槽,8-穿片,9-铜管,10-石墨烯散热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精方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精方电力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6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