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缸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504469.9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6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贾袁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袁冲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启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缸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鱼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缸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鱼缸多采用上过滤系统、下过滤系统或外置过滤桶等过滤设备。主要依靠过滤棉、石英球、陶瓷环、细菌屋、活性炭等过滤耗材进行过滤,不能根本解决长期换水的关键问题。上过滤系统需要过滤棉进行过滤,若按1.20米鱼缸,鱼缸内有5条每条半斤的鱼计算,需要一星期换一次水,而且还需清洗过滤棉,时间久了要更换过滤棉。上述上过滤系统需要每星期用自来水进行冲洗,这样就浪费了大量水资源,而且还需要更换过滤棉,后期维护成本增加。下过系统鱼缸不但需要过滤棉,而且需要大量如石英球、细菌屋、陶瓷环等耗材,这些耗材虽然延长了换水时间,但使用半个月左右也需要换水和清洗过滤耗材,相比上过滤系统虽然短暂的增加了换水时间,但仍然存在需要换水,需要清洗过滤系统和耗材的问题,这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也增加了用户养鱼需要经常换水的不便,给养鱼爱好者带来负面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换水的鱼缸过滤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缸过滤器,包括外壳,外壳内部设有中空纤维过滤膜,外壳两端分别设有与中空纤维过滤膜相连通的进水口和排污口,外壳侧壁设有净水出口,进水口连接有潜水泵,待过滤水经过进水口进入中空纤维过滤膜中空空间,经中空纤维过滤膜过滤后的待过滤水进入外壳与中空纤维过滤膜之间,经净水出口流出。
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的材质为304不锈钢,或玻璃钢,或PVC材料。
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口与潜水泵通过防爆管连接,防爆管为4-6分不锈钢软管。
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的中间段为圆柱体,圆柱体两端套设有半球体,其中一个半球体的球面顶端设置进水口,另一半球体的球面顶端设置排污口。
优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的长度为46cm-100cm,圆柱体外径为10-20cm,外壳重3-4K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缸过滤器,通过潜水泵加压抽水将鱼缸中的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过滤器中,水通过过滤器内的中空纤维过滤膜过滤,将鱼缸水中的氯和鱼的粪便、水草产生的污垢以及有害菌等过滤,并通过排污口排出过滤器,经过过滤后的洁净水通过净水出口排出进入鱼缸,实现了鱼缸水的净化。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水中的污垢排出,因此,不会存在将污垢带回鱼缸内的问题,能够持续保持鱼缸中水的干净、清澈,能够循环净水,完全避免了因经常换水而导致水浪费、费时费力的问题,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缸过滤器后能够永不换水,也能保持鱼的生存环境更干净、卫生和健康。而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不换水的功能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本实用新型也为环保做出一定贡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进水口、3-排污口、4-净水出口、5-中空纤维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缸过滤器,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设有中空纤维过滤膜5,外壳1两端分别设有与中空纤维过滤膜5相连通的进水口2和排污口3,外壳1侧壁设有净水出口4,进水口2连接有潜水泵(图中未示出),待过滤水经过进水口2进入中空纤维过滤膜5中空空间,经中空纤维过滤膜5过滤后的待过滤水进入外壳1与中空纤维过滤膜5之间,经净水出口4流出。
其中,所述外壳1的材质为304不锈钢,或玻璃钢,或PVC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为304不锈钢材质,能够保证过滤器具有不生锈而且寿命长的功能。
其中,进水口2与潜水泵通过防爆管(图中未示出)连接,防爆管的材质为4-6分不锈钢软管,根据用户需要,可以选择4分管或是6分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外壳1的中间段为圆柱体,圆柱体两端套设有半球体,其中一个半球体的球面顶端设置进水口2,另一半球体的球面顶端设置排污口3,外壳1的长度为46cm-100cm,圆柱体外径为10-20cm,外壳1重3-4Kg。外壳1的长度、圆柱体外径和长度能够根据用户购买的鱼缸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扩大了本鱼缸过滤器的使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袁冲,未经贾袁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504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