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99225.6 | 申请日: | 2015-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8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市三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6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中的废气在除雾时,一般是将丝网除雾与喷淋冲洗相结合,对废气中的雾气进行分离,雾气多为有机溶剂,溶于水后会造成二次污染。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除雾装置做出了改进,仅仅使用除雾丝网进行除雾,但是其气体出口一般向上设置,除雾丝网过滤后的气体向上逸出时容易带出一部分的雾气,除雾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雾效率高、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除雾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除雾装置,用于吸收气体中的雾气,所述除雾装置包括外筒、套设于所述外筒中的内筒、设于所述外筒侧部的用于通入气体的入口、设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的除雾丝网,所述内筒的顶端低于所述外筒的顶端,所述外筒的顶端设有用于阻挡气体逸出第一阻挡板、所述外筒的下端和所述内筒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二阻挡板,所述第二阻挡板上设有用于排出冷凝后液滴的出液孔。
优选地,所述除雾丝网有多层,多层所述除雾丝网沿所述内筒的轴心线方向排布在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
优选地,所述除雾丝网下端的高度高于所述入口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出液孔有多个,多个所述出液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二阻挡板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一种除雾装置,通过在外筒和内筒之间设置除雾丝网,有效的吸收了气体中的雾气;通过将气体的出口设置在装置的下方,使得气体在逸出装置时,带起的少量雾气能够在第一阻挡板处充分冷凝,气体则向下通过内筒逸出装置,除雾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筒;2、内筒;3、入口;4、除雾丝网;5、第一阻挡板;6、第二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上述一种除雾装置,用于吸收气体中的雾气。在本实施例中,该除雾装置用于吸收氮气中的有机气体。该除雾装置包括外筒1、套设于该外筒1中的内筒2、设于该外筒1侧部的用于通入气体的入口3、设于该外筒1和该内筒2之间的用于除雾的除雾丝网4。
上述内筒2的顶端低于上述外筒1的顶端,该外筒1的顶端设有用于阻挡气体逸出第一阻挡板5、该外筒1的下端和该内筒2的下端之间设有第二阻挡板6,该第二阻挡板6上设有用于排出在除雾丝网4上冷凝后滴落的液滴的出液孔。
在本实施例中,该除雾丝网4有多层,多层除雾丝网4沿竖直方向排布在该内筒2和该外筒1之间,该除雾丝网4底部的高度高于该入口3的高度。
上述出液孔有多个,多个该出液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上述第二阻挡板6上。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将气体从入口3通入外筒1中,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其中的雾气逐渐冷凝在除雾丝网4上,当气体上升至顶部时,气体中被带起的部分雾气冷凝在第一阻挡板5上,而气体则顺着内筒2向下逸出,除雾丝网4上冷凝的液滴滴落至第二阻挡板6上,并顺着出液孔流出后被收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市三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市三星净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9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醛型空气滤清器
- 下一篇:用于油漆房漆雾处理系统的漆雾处理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