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近距煤层保水采煤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94665.2 | 申请日: | 2015-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许猛堂;张磊;张开智;肖利平;金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9B23/40 | 分类号: | G09B23/4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赵佳民 |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距 煤层 采煤 三维 相似 模拟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研究近距煤层保水采煤的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开采后会形成采空区,进而引起顶板岩层的变形和破裂,甚至造成岩体冒落、塌陷,煤层上覆岩层中会形成导水裂隙带,造成地下含水层的极大破坏,带来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水害给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保水采煤就是在煤层采动影响下,不破坏含水层的结构;或虽有一定的损坏,但一定时间后仍可恢复,并可保证最低生态水位,从而选择合理采煤方法和工艺的开采技术,实现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水资源。随着我国矿井年产量逐渐增加及开采强度不断加大,现在已逐步开始回采下煤层。由于两层主采煤层的层间距较小(平均不超过30m,属于近距煤层),在下煤层近距离重复开采后,采动影响空间将相互迭加,采动影响范围扩大。不但会形成新的采动覆岩导水通道,且原已压实稳定的覆岩导水通道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有可能“活化”、“复活”并“二次发育”,将使原本没有受到破坏或采后已得到重新恢复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涌入矿井,不仅造成生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导致多种环境负效应,而且还威胁着下部煤层(群)的大量煤炭资源的安全开采,给保水采煤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实际地下现场采场上覆岩层变形破坏移动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利用模拟试验架进行相似模拟实验,是研究近距煤层保水采煤覆岩破坏移动和导水裂隙发育演变规律的有效重要途径。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研究保水采煤的物理相似模拟仍然集中于二维的物理相似模拟,二维相似模拟试验仅能对采煤工作面沿走向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发育规律进行模拟,而不能准确提供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沿倾向的导水裂隙发育变化规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CN201007871Y提供了一种保水采煤三维物理模拟试验架,用插板插槽组合成试验箱体,试验箱体的前挡板为一透视板,试验箱体下部平铺有由多根槽钢组成的承载多层沙岩样的底板,每根槽钢的下部两端均对成设有一个控制其升降的液压油缸,试验箱体内设有埋在多层沙岩样中的对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通过新号输出线连接程控静态电阻应变仪,通过程控静态电阻应变仪转换采集所需数据。该三维物理模拟试验架拆装简便,铺设模型方便,对地质条件的适用范围大,可以不同覆岩条件下保水采煤的可行性。但是该三维物理模拟试验架存在以下缺点:(1)使用该三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架在模拟煤层开挖时,只能调节模型架下部槽钢的高度,进行底板采煤,实际反映的是模拟在没有底板的情况下的工作面采煤情况,这种采煤方法与实际差别很大,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2)由于该模型架只能底板采煤,因此只能模拟单一煤层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发育情况,而无法模拟近距离煤层重复开采后采动覆岩导水通道演变情况;(3)该模型架进行模拟实验时,煤层只能沿走向进行开挖,没有考虑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开采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重新设计一种能模拟近距煤层重复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发育情况的近距煤层保水采煤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装简单、铺设物理模型方便、开挖煤层快捷省力、能准确真实反映煤层开挖情况的近距煤层保水采煤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能模拟研究有近距煤层重复采动后采场沿煤层走向和倾向的矿压显现规律、采动覆岩移动规律、采动覆岩结构运动与裂隙演化规律分析以及采动覆岩导水通道动态演化与分布特征,进而可以模拟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不同保水采煤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本实用新型的近距煤层保水采煤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近距煤层保水采煤三维相似模拟试验系统,包括三维试验模型架、底板、上覆岩层、加压装置、监测装置、位于底板上方的下煤层和位于上覆岩层下方的上煤层,上煤层和下煤层之间有间隔岩层。上煤层和下煤层均由煤层模拟装置组成。
该煤层模拟装置由油囊、支路输油管、流量计、控制阀、双向泵、油箱和干路输油管组成。油囊与多根相并联的支路输油管相连通,每根支路输油管上依次串联有流量计和控制阀;多根并联的支路输油管汇合成干路输油管后再依次与双向泵和油箱相串联。油囊顶部有压力传感器。
上述上覆岩层包括含水层和隔水层,隔水层位于含水层和上煤层之间。
上述上覆岩层中有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连接。
上述油囊沿煤层层面按矩阵依次紧密排列。
上述油囊呈方形体,为可伸缩油囊,其材质为高强度橡胶。
上述油囊长宽高之比为: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4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星轮系教具
- 下一篇:一种钠与乙醇的反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