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试验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4311.8 | 申请日: | 2015-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9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伦志勇;王利;杜雪梅;吕聃;张静;马威;樊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 |
地址: | 10014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试验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抗渗试验设备领域,特别是可移动试验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混凝土对液体或气体渗透作用的抵抗能力,称为混凝聚力的抗渗性,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影响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为了确保施工效果(尤其是重要工程),抗渗混凝土试配时通常都会进行抗渗试验,混凝土抗渗试验通常采用顶面直径175mm、底面直径185mm、高150mm的圆台型试件(将受试的配比制成这样的试件),试件成型后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后用混凝土抗渗仪试验透水压力。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整个试验全过程要经历“装车-上模-装车-安装-加压-拆除-装车-卸模-装车”的9个缺一不可的过程,其中,装卸车更是达到了8次之多,而装卸车又是该检测项目最耗费体力的环节,也是最有危险性的一个环节,现有的混凝土抗渗试验中存在着试件转运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操作人员需求大,操作人员容易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受伤等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安全性好的可移动试验操作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移动试验操作平台,包括移动装置和操作平面,所述操作平面设置于移动装置的上部,所述移动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和定向轮;所述定向轮设置于移动装置前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万向轮设置于移动装置尾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定向轮上设置有制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上部还设置有平台前后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操作平面为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的上方设置有混凝土抗渗试件,所述混凝土抗渗试件呈圆柱体状,所述钢丝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由若干钢丝交织而成,所述钢丝网的网孔呈矩形孔状,所述网孔的长度为150mm,所述网孔的宽度为150mm,所述钢丝的直径大于等于4mm。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由若干等边角钢连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的前部和尾部各设置有一个平台前后控制装置,所述平台前后控制装置为把手,所述把手与移动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包括横杆、连接杆和斜撑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横杆和移动装置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斜撑杆的上端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斜撑杆的下端与位于横杆下部的移动装置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带有操作平面的可移动试验操作平台转运混凝土抗渗仪试验的试件,不仅弥补了混凝土抗渗试验过程中样品运输问题,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具有成本低、实用性强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移动装置—1;操作平面—2;万向轮—3;定向轮—4;平台前后控制装置—5;横杆—5a;连接杆—5b;斜撑杆—5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可移动试验操作平台,包括移动装置1和操作平面2,操作平面2设置于移动装置1的上部,移动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3和定向轮4;定向轮4设置于移动装置1前部的左右两侧,万向轮3设置于移动装置1尾部的左右两侧,即:在移动装置1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万向轮3和两个定向轮4,其中,定向轮4设置于移动装置1前部,万向轮3设置于移动装置1的尾部,定向轮4和万向轮3的数量均为两个,在移动装置1的宽度方向上,两个定向轮4和两个万向轮3均位于移动装置1的左右两侧,定向轮4上设置有制动装置,移动装置1的上部还设置有平台前后控制装置5。
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为钢丝网,钢丝网的上方可放置有混凝土抗渗试件,混凝土抗渗试件呈圆柱体状,钢丝网的网孔尺寸小于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外形尺寸,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底面直径为185mm、高为150mm,钢丝网由若干钢丝交织而成,钢丝网的网孔呈矩形孔状,网孔的长度为150mm,网孔的宽度为150mm,钢丝的直径大于等于4mm,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应标准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的尺寸,使得混凝土抗渗试件能够稳定的立放堆叠于钢丝网上并保证其不从网孔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六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4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