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变速器壳体、手动变速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3488.6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8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魏强;谢文强;李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变速器 壳体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壳体、手动变速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手动变速器壳体的散热筋数目较少,散热效果差,在高温、大负荷环境下行驶,易导致变速器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而失效。尤其是越野汽车的使用工况恶劣,更易出现变速器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而失效的情况,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变速器壳体、手动变速器及汽车,解决现有手动变速器的散热效果差,易导致润滑油温度升高而失效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动变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包括外表面和与所述外表面相对设置的内表面,所述手动变速器壳体还包括:
于所述外表面上以及于所述内表面上与所述外表面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多个散热区,多个所述散热区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其中第一散热区,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第二散热区,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散热筋,所述第二散热筋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第三散热区,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散热筋,所述第三散热筋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区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区的宽度和所述第三散热区的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区与所述第二散热区相连,所述第二散热区与所述第三散热区相连。
其中,所述外表面的第二散热区的中部设置有两个凸台,每个所述凸台与一个所述第二散热筋相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手动变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动变速器壳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手动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壳体,在壳体本体的外表面上以及内表面上与外表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散热区,多个散热区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第一散热区,沿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筋,第一散热筋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散热区,沿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散热筋,第二散热筋沿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散热区,沿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散热筋,第三散热筋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增加了散热筋的数目,且散热筋布置方式合理,散热效果好,有效解决了现有手动变速器的散热效果差,易导致润滑油温度升高而失效的问题,避免了由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且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安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动变速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外表面,100-第一散热区,200-第二散热区,300-第三散热区,1-第一散热筋,2-第二散热筋,3-第三散热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壳体,增加了散热筋的数目,并优化了散热筋的布置结构,使散热量大,散热效果好,有效解决了原有变速器在高温、大负荷环境下行驶,易导致变速器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而失效的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动变速器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包括外表面10和与所述外表面10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变速器壳体还包括:
于所述外表面10上以及于所述内表面上与所述外表面10的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多个散热区,多个所述散热区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其中第一散热区100,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散热筋1,所述第一散热筋1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第二散热区200,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散热筋2,所述第二散热筋2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第三散热区300,沿所述壳体本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三散热筋3,所述第三散热筋3沿所述壳体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3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