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2941.1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9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健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涉及加热水壶,尤其是一种智能电水壶。
背景技术
加热用水壶是日常生活中天天使用的生活用品,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使用电水壶进行烧水。电热水壶具有加热速度快、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目前电热水壶种类比较多,按照控制类型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加热后需要人孔关闭电源,另外一种是自动关闭电源。但是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动关闭电源,都会存在一个问题,使用者忘记及时将热水转移至保温暖瓶中,烧开的热水在水壶很快就会变成凉水,需要重新加热,同样会浪费能源。
申请号201120251932.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智能电水壶,包括供电座、容器和控制装置,其中控制装置由温度检测模块和控制芯片组成,解决电水壶加热开关误操作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申请号200720300052.6的实用新型专利智能电水壶,在电热丝与电源线支架增设双金属片开关,以提高电水壶加热后的开关自动控制。上述专利产品都是通过完善电水壶的控制开关结构以达到实现电水壶的智能控制,但是对于目前存在的由于电水壶烧开的热水没有及时存放进保温容器中而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均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当前快速发展的智能家居领域,需要将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智能化,以实现智能生活的目标,这是科技发展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电水壶,在电水壶中增设温度控制系统和自动吸水泵装置,可以将电水壶烧开的热水自动转移至保温容器中,解决了由于不能及时将电水壶中烧开的热水转移至保温容器中而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电水壶,包括电水壶体、壶盖、保温导管、开关、保温容器、手柄、水泵装置、水壶座、测温传感器和电源线,其中水泵装置由泵体、出水管、排出阀、电动机、连动轴、进水管和进水阀组成。
该智能电水壶整体与普通电水壶相同,水壶座中间具有快接座,同时水壶座连接有电源线,电水壶体底部有快接口,快接口在电水壶体内与加热器连接;直接将电水壶蹲坐在水壶座上此时快接座与快接口连接,电源线接通电源后可以直接为电水壶体内的加热器供电,对水壶内的水进行加热。同时,在电水壶体内还安装有测温传感器和自动吸水泵装置;电水壶体侧壁的手柄内安装有控制系统,与测温传感器、自动吸水泵装置以及安装在手柄上端的开关连接。
自动吸水泵装置中的泵体与电动机通过连接轴连接在一起,泵体为蜗轮泵,转轴上安装有叶片,电动机通电转动后带动泵体转轴转动。电水壶体内注水后,水通过进水阀和进水管进入泵体,当泵体中叶轮转动时将电水壶体中的水通过出水管和排出阀,泵吸进保温导管中。进水阀和排出阀均为单向阀,进水阀主要作用为确保泵体内始终注满水;排出阀主要作用防止保温导管中的水倒流。
测温传感器安装在电水壶体内部底端,打开电水壶开关同时测温传感器被启动,可以实时采集电水壶中水温。通过手柄中的控制系统设定测温传感器的温度阈值,在测温传感器采集的水温在98℃~100℃时,控制器切断电水壶电加热器电源,并启动电动机,通过水泵装置将电水壶中的开水转移至保温容器中。
保温导管有两段组成,一段通过壶盖伸入电水壶体内,此段为金属材料;另一段位于电水壶体外部用于连接电水壶和保温容器,此段为软管,便于与不同的保温容器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该智能电水壶,结构简单,增设测温和水泵装置,在电水壶中的水烧开后自动控制水泵将开水泵吸进保温容器,避免没有操作者的情况下电水壶中开水变凉造成的能源浪费,节能环保,提高生活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智能电水壶结构示意图。
图2水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水壶体;2壶盖;3保温导管;4开关;5保温容器;6手柄;7水泵装置;8水壶座;9测温传感器;10电源线;71泵体;72出水管;73排出阀;74电动机;75连动轴;76进水管;77进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健,未经王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2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