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于车辆的多媒体设备放置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92896.X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6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黄如兴;刘辉;王廷琰;方祥建;刘晓静;谷秒;程勋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M11/38 | 分类号: | F16M11/38;F16M11/10;B60R11/02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车辆 多媒体设备 放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置物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于车辆的多媒体设备放置架。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交通工具。人们在汽车满足基本代步功能的基础上,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其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中便携式多媒体设备不断增多,如智能手机、MP5及各种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往往是人们旅途中的伴侣,乘车时后排乘坐人员通常有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听音乐、看电影、浏览电子书的习惯,靠在座椅上享受这样的旅途生活不仅能够缓解疲劳、放松身心,而且又能消磨时间。但由于目前很多汽车都没有给后排乘车人员提供放置这些多媒体设备的地方,使得人们不得不用手或用这些设备自身的折叠盖板作为支撑,这样会存在手臂疲劳、视角无法调节等诸多不便之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中高端汽车上发现,后排乘车人员可以通过前排驾驶员或副驾驶靠背后面的多媒体显示器享受娱乐生活,但即使是这些中高端汽车,其多媒体显示端也往往无法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取代不了人们随身携带的多媒体设备,并且其往往是镶嵌在座椅靠背中,视角也无法单独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于车辆的多媒体设备放置架,目的是提高适用性,可以满足多种多媒体设备的放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于车辆的多媒体设备放置架,包括:
底座;
升降机构,其设置于底座上;
升降平台,其设置于升降机构上;
托板,其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升降平台上;以及
限位件,其为可移动的设置于托板上;
其中,限位件设有多个,多个限位件设置于托板上不同位置处,且形成容纳多媒体设备的放置区域。
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且升降平台与底座相平行。
所述托板通过第一轴与所述升降平台转动连接,且托板上连接有一用于对托板提供支撑的角度调节杆,角度调节杆并与升降平台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平台包括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的第一侧板和与第一侧板垂直连接的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所述底座相平行,第二侧板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一轴支撑于第二侧板上。
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角度调节杆具有插入第一滑槽中且与所述第一轴相平行的第二轴。
所述托板表面具有多个插孔,插孔呈矩阵式M行N列布局,所述限位件具有插入插孔中定位的插销。
所述插销设有三个,且三个插销呈L型布局。
所述限位件共设有四个,且四个限位件呈矩形布局。
所述限位件还包括垫板以及与垫板垂直连接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并与第二挡板垂直连接,垫板与所述托板相平行,所述插销与垫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适于车辆的多媒体设备放置架,通过在托板上设置限位件形成容纳多媒体设备的放置区域,并通过移动限位件来调节放置区域的大小,可以放置不同大小的多媒体设备,从而可以满足多种多媒体设备放置要求;托板设置于高度可调节的升降平台上,从而可以调节多媒体设备放置时的高度;而且托板为可旋转的设置,便可调节托板与升降平台所形成的夹角,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托板与升降平台之间的夹角,以使多媒体设备使用者以合适的视角观看屏幕,提高了用户观看多媒体设备的合适度。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限位件的仰视图;
图4是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角度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第一轴;2、托板;21、插孔;3、限位件;31、插销;32、垫板;33、第一挡板;34、第二挡板;4、升降平台;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第一滑槽;44、导轨;45、第二滑槽;5、角度调节杆;51、第二轴;52、第三轴;53、支撑杆;6、升降机构;61、第一剪叉臂;62、第二剪叉臂;63、第三剪叉臂;64、第四剪叉臂;65、驱动器;66、第四轴;7、底座;71、第一支撑板;72、第二支撑板;73、第三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28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循环水系统实验装置中换热器的等效装置及实验装置
- 下一篇:生物质气化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