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智能安防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91852.5 | 申请日: | 2015-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7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呈祥 |
| 主分类号: | E06B5/10 | 分类号: | E06B5/10;E05B4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5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智能 安防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智能安防门。
背景技术
为保证居民财产及人生安全,居家防盗一直是保障居家安全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安防门层出不穷,大部分安防门采用配置多重机械锁、使用更加坚固的金属防暴材料、增设多层门等方式来提高安防门的安全性。
这种安防门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机械锁容易被不法分子通过专业工具撬开,有报道称,专业开锁人士可在不需钥匙的情况下,用1分钟打开最新的机械锁,安全性能低,安全隐患大;其次,当用户不在家时,安防门的锁被撬开了,室内大量的财务被不法分子盗走,用户毫不知情,也不证据可查,加大了破案难度,智能化程度低,第三,当用户外出忘记携带钥匙时,会被锁在门外,需强行破坏机械锁才能进屋,使用极为不方便,第四,为增加安防门的性能,门主体通常为金属材料制成,多采用钢板结构,成型后一般无法拆卸,内框架结构都是电焊固定式,这样不美观,且当门被损坏时需整体更换,更换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的家用智能安防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家用智能安防门,包括门框、门主体、安装于门主体中部一侧的电子锁和用于对门主体和电子锁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所述门主体面向室外的一面设有摄像头、门铃和话筒,面向室内的一面设有显示屏,四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伸缩式防撬杆;所述电子锁包括安装于门主体面向室内一面的壳体、安装于门主体面向室外一面的密码输入区和安装于门框上的门锁钩,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联动的电磁铁、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和与控制装置相连的行程开关,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内设有可伸缩的动铁芯和套接于动铁芯外部用于动铁芯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动作拉杆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风车轮包括四个叶片,所述叶片上设有供门锁钩嵌入的轮槽,所述动作拉杆一端与电磁铁的动铁芯抵接,另一端能与叶片扣合;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和与所述微处理器相连的无线通信模块、报警模块和电源模块。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子锁的密码输入区包括面部识别区、扫码区、键盘、指纹识别区和刷卡区中的一种或多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伸缩式防撬杆通过门主体内部机械结构与电子锁相连接,当所述电子锁被破坏时防止门主体被撬开。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的远程控制终端无线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报警模块与小区管理系统无线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门主体包括钢制骨架和设置于钢制骨架内外两侧的木质门扇,所述钢制骨架和木质门扇螺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钢制骨架内部设置有防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方面,安全性能高,设有电子锁和伸缩式防撬杆两重安防装置,电子锁机械部分包括联动的风车轮、动作拉杆、短推杆、电磁铁等,开门时通过电磁铁带动动作拉杆转动,使动作拉杆与风车轮脱离接触,然后风车轮在短推杆上的推杆弹簧的作用下转动,同时门锁钩离开轮槽,门主体打开,锁门时,门锁钩嵌入风车轮的轮槽内,被牢牢咬合,且相对于单纯依靠电磁铁的吸力和推力来实现电子锁的开关要牢固,能防暴防撬防震动,密码不易复制,不易破解,安全性能高,第二方面,使用方便,使用者凭正确的密码即可将门主体打开,不需钥匙,避免忘带钥匙而被锁在门外的不便之处,第三方面,智能化程度高,微处理器检测密码是否正确,密码正确时控制电子锁开启,多次输入密码不正确或电子锁被损坏,门主体被强行撬开时,自动发出警报,且摄像头会记录下犯罪证据,当有人来访室内无人时,摄像头会记录来访信息并将此信息反馈至用户的远程控制终端。
2、密码输入区包括面部识别区、扫码区、键盘、指纹识别区和刷卡区中的一种或多种,用户可通过面部识别区进行人脸识别,当系统录入的人脸与进行识别的人脸相匹配时电子锁打开,也可通过扫码区进行二维码扫描,当系统录入的二维码与进行扫描的二维码相同时电子锁打开,也可通过指纹识别区进行指纹识别,当系统录入的指纹与进行识别的指纹相匹配时电子锁打开,可通过刷卡区刷卡开门,当射频卡内的信息正确时电子锁打开;使用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这些生物特征识别的方式来进行身份认证,准确率高,不易复制模仿,进一步提高了智能安防门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呈祥,未经王呈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