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塑形材料的喉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1528.3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吕爱萍;李荷香 |
地址: | 4534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术麻醉、患者抢救等的带有塑形钢丝的喉罩。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手术来治疗各种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全身麻醉之下实施外科手术过程期间,维持可行气道对于患者安全是关键性的;现在主要采用喉罩来实现。为了提高喉罩的临床应用效果,目前已有三种类型的喉罩:第一种是标准型喉罩,也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喉罩,基本结构有罩囊、通气道和为罩囊充气的充气管,主要用于维持呼吸道功能,第二种是引导气管插管的专用喉罩;第三种是引流型喉罩,除了用于维持呼吸道功能外,还用于与食道连接,对食道反流物质进行引流,但是由于喉罩材质很软,插入咽喉时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塑形钢丝的喉罩,便于喉罩的插入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塑形材料的喉罩,包括罩具和与罩具连接的通气管,罩具在定位于咽喉部时与咽喉紧密接触,形成密封态,罩具为弹性材料,罩具在定位于咽喉部时与咽喉柔性接触;通气管位于罩具的一端,通气管与罩具的中部连通;通气管与罩具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口;通气管的侧面设置有食管通道;食管通道一端从罩具的背面穿过;食管通道位于罩具一端的末端端口位于罩具底部的中间位置;通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塑形材料;塑形材料与通气管一侧的内臂平行,起始于通气管的一端,终止于通气管的另一端;塑形材料的形状与人咽喉部的形状相同,塑形材料为塑形钢板或塑形钢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通气管的内壁上设置塑形钢丝,把塑形钢丝弯曲成与人的咽喉部相同的形状,解决了由于喉罩太软不易插入咽喉的问题,使喉罩插入咽喉操作简单,为患者安装方便快捷,同时避免多余管道对患者造成额外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带有塑形材料的喉罩,包括罩具1和与罩具1连接的通气管2,罩具1在定位于咽喉部时与咽喉紧密接触,形成密封态,能够防止外来流体进入喉部,罩具1为弹性材料,罩具1在定位于咽喉部时与咽喉柔性接触;能够避免伤害患者的咽喉;通气管2位于罩具1的一端,通气管2与罩具1的中部连通;通气管2与罩具1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口5,方便连接导管;通气管2的侧面设置有食管通道3;食管通道3一端从罩具1的背面穿过;食管通道3位于罩具1一端的末端端口位于罩具1底部的中间位置;通气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塑形材料4;塑形材料4与通气管2一侧的内臂平行,起始于通气管2的一端,终止于通气管2的另一端;塑形材料4的形状与人咽喉部的形状相同,塑形材料4为塑形钢板,没有设置塑形钢板时,喉罩太软不易插入咽喉,在通气管2的内壁上设置塑形钢板4时,喉罩插入咽喉操作简单,为患者安装方便快捷。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带有塑形材料的喉罩,包括罩具1和与罩具1连接的通气管2,罩具1在定位于咽喉部时与咽喉紧密接触,形成密封态,能够防止外来流体进入喉部,罩具1为弹性材料,罩具1在定位于咽喉部时与咽喉柔性接触;能够避免伤害患者的咽喉;通气管2位于罩具1的一端,通气管2与罩具1的中部连通;通气管2与罩具1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卡口5,方便连接导管;通气管2的侧面设置有食管通道3;食管通道3一端从罩具1的背面穿过;食管通道3位于罩具1一端的末端端口位于罩具1底部的中间位置;通气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塑形材料4;塑形材料4与通气管2一侧的内臂平行,起始于通气管2的一端,终止于通气管2的另一端;塑形材料4的形状与人咽喉部的形状相同,塑形材料4为塑形钢丝,没有设置塑形钢丝时,喉罩太软不易插入咽喉,在通气管2的内壁上设置塑形钢丝4时,喉罩插入咽喉操作简单,为患者安装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信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