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1134.8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0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兵;丁长龙;李中华;陈皞;朱明山;易柏元;潘同金;谢江山;张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7/00 | 分类号: | G01T7/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2220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监测 通道 气密 自动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站放射性气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核电站发电工作原理,二回路蒸汽对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凝汽器,然后被循环冷却水(海水)冷却形成凝结水,凝结水会不断被凝结水泵抽走,维持一定时间的真空,由于进入凝汽器的蒸汽中总是含有空气和其它不凝结气体,随着这类气体的积累,凝汽器内的压力会不断上升,当上升至等于排入蒸汽压力时,蒸汽将不再流动,冷凝过程也就停止了。为了保证凝汽器的正常工作,除了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凝汽器内的蒸汽并将凝结水抽走外,还必须不断地抽走凝汽器内的空气和不凝结气体,这部分功能由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完成。
通过凝汽器抽真空系统抽出的空气和不凝结气体最终排向外界环境,由于蒸汽是由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加热形成的,如果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损,一回路放射性介质将随蒸汽进入凝汽器并作为汽-气排放的一部分通过凝汽器抽真空系统释放到外界环境中,为了评估向外界环境释放的放射性浓度,同时为了辅助判断蒸汽发生器热交换表面的泄露情况以保证机组安全运行,核电站在凝汽器抽真空系统的真空泵排气出口下游管线上设置了用以监测排气中的放射性气体体积活度的辐射监测通道。
凝汽器抽真空系统在抽走凝汽器内的空气和不凝结气体的同时,会不可避免的抽出少部分蒸汽,蒸汽被辐射监测通道取样后,受取样管线内外温差的影响,在取样管线中会形成冷凝水。为防止冷凝水被抽进辐射监测通道测量腔室造成监测通道仪表损坏或失效,核电厂调试期间在测量腔室上游设置了1台液滴捕集器。
此种技术的液滴捕集器,正常储液体积为0.85L(满容积为1.3L),由于容积有限,需要人工进行定期检查和排水。检查时如发现液滴捕集器内存在冷凝水则将通道停运隔离,使用固定扳手松开液滴捕集器下方的螺母,将冷凝水收集到专用桶中,再回拧螺母至初始状态,最后将该通道投入运行。根据统计,春秋冬季工作人员对该辐射监测通道平均每两天执行一次排水操作,夏季排水次数是其它季节的3~5倍,若手动排水不及时造成液滴捕集器中的冷凝水储满,水将会被抽进辐射监测通道的测量腔室,导致该监测通道仪表损坏或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实现辐射监测通道冷凝水的自动排放,防止手动排水不及时造成监测通道测量腔室进水引起监测通道仪表损坏或失效。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包括一号管线、斜三通、二号管线、三号阀门、三号管线、自动疏水器、四号管线、五号管线、四号阀门、六号管线和水桶,其特征在于:斜三通位于液滴捕集器的正下方,斜三通的进水口与液滴捕集器的排水口连通;斜三通的侧支口与自动疏水器的进水口连通;自动疏水器的出水口与污水收集管连通;斜三通的下支口与水桶连通。
所述的水桶为敞开式。
所述的斜三通的进水口与液滴捕集器的排水口之间通过一号管线连通。
所述的斜三通的侧支口与自动疏水器的进水口之间依次设有二号管线、三号阀门、三号管线。
所述的自动疏水器的出水口与污水收集管之间通过四号管线连通。
所述的斜三通的下支口与水桶之间依次设有五号管线、四号阀门、六号管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实现了液滴捕集器自动排水功能,避免了监测通道测量腔室进水导致监测通道仪表损坏或失效的风险,提高了监测通道的运行安全性和可用率。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能够防止外界气体逆流至辐射监测通道内,保证了通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保留了手动排水功能,当自动排水管路故障或维护时,能够通过备用手动排水管路排放冷凝水,提高了监测通道排水方式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大大降低了人工手动排水和定期检查的次数,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辐射监测通道的气密式自动排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一号阀门;2-二号阀门;3-液滴捕集器;4-一号管线;5-斜三通;6-二号管线;7-三号阀门;8-三号管线;9-自动疏水器;10-四号管线;11-五号管线;12-四号阀门;13-六号管线;14-水桶;15-污水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1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