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0417.0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3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连德攀;李斌;翁其能;张永涛;陈松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1011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连 隧道 隔墙 排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高等级公路中的隧道在长度较短、埋深较浅或山体、地形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已逐渐开始以双连拱的形式出现并很快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连拱隧道中隔墙顶部为上、下行隧道中线之间围岩裂隙水的汇集点,而且在上、下行隧道二衬砼与中隔墙砼相连部位有一必不可少的施工缝,在结构上为一不可避免的缺陷,常造成中隔墙渗漏水,影响墙面的美观和结构的耐久性;漏渗的水滴洒在隧道路面上,造成路面湿滑,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治渗漏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虽然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水技术已有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双连拱隧道施工的普遍作法是先行施工中导洞,在中导洞开挖完成后即进行中墙结构施工,然后再进行两侧隧道的开挖、支护、防水及结构施工。由于中墙结构与两侧连拱隧道结构施工间隔时间长,其中又要进行开挖及支护施工,特别是喷混凝土施工,使得早期中墙施工时的防排水预留接茬很容易破坏,因此中墙防排水与两侧的连拱隧道防排水系统不能形成整体,造成双连拱隧道结构渗漏水;另外,现有的防排水系统容易堵塞,第一次施衬砌时钢拱架需穿过施工缝处的防水板,进一步增加了渗漏水的隐患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堵塞、防排水可靠性高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二衬砼结构、中隔墙回填结构及排水系统,所述中隔墙回填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之间,所述排水系统设置在初期支护下方,所述二衬砼结构设置在初期支护与排水系统外围;所述排水系统主要由排水管Ⅰ、排水管Ⅱ、排水管Ⅲ及连接管组成;所述排水管Ⅰ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回填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Ⅱ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二衬砼结构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Ⅲ与连接管各有若干组,所述排水管Ⅲ竖直设置在排水管Ⅰ下方并依次与排水管Ⅰ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设置在排水管Ⅱ下方并与排水管Ⅲ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排水系统还包括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与中隔墙回填结构及二衬砼结构缝隙间的止水带或止水条。
进一步,所述初期支护与二衬砼结构之间还设有防水层。
进一步,所述排水管Ⅰ与排水管Ⅱ均为上方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中隔墙防排水结构提高了的施工缝的高度,将施工缝设置成倾斜状,可有效将隧道内渗下的水引导入排水管内;初期支护下方各缝隙处均对应设有排水管,采用“两次设排,双管排出”,排水效率高,可靠性好;采用多根纵向排水管,不仅能减小纵向排水系统损坏概率,还能大幅度提高隧道防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结构,包括初期支护1、二衬砼结构2、中隔墙回填结构3及排水系统4,所述中隔墙回填结构3设置在初期支护1之间,所述排水系统4设置在初期支护1下方,所述二衬砼结构2设置在初期支护1与排水系统4外围;所述排水系统4主要由排水管Ⅰ41、排水管Ⅱ42、排水管Ⅲ43及连接管44组成;所述排水管Ⅰ41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1与中隔墙回填结构3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Ⅱ42沿隧道纵深方向纵向设置在初期支护1与二衬砼结构2间的缝隙下方;所述排水管Ⅲ43与连接管44各有若干组,所述排水管Ⅲ43竖直设置在排水管Ⅰ41下方并依次与排水管Ⅰ41相连通,所述连接管44设置在排水管Ⅱ42下方并与排水管Ⅲ43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排水系统4沿隧道纵深方向设置,其中排水管Ⅰ41与排水管Ⅱ42对应设置在初期支护1与相邻结构所产生的施工缝隙下方。具体的,排水管Ⅰ41与排水管Ⅱ42均为上方设有渗水孔的透水管,而排水管Ⅰ41及排水管Ⅱ42分别与排水管Ⅲ43及连接管44相连通,连接管44还与排水管Ⅲ43相连通;从上方渗下的水通过施工缝隙进入到排水管Ⅰ41与排水管Ⅱ42内,排水管Ⅰ41与排水管Ⅱ42将汇集的渗水通过排水管Ⅲ43排出,中墙防排水系统4与两侧的连拱隧道形成整体,避免了防排水预留接茬容易破坏的问题,防排水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0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