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90292.1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9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 发明(设计)人: | 郭超瑜;陈超华;沈舟;张少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盈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朱俊跃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壳体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内置精滤器的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滤芯和精滤壳体的密封方式一直是精滤器设计的难点,一旦需要检测两者的密封性,则会导致精滤器报废,所以急需一种可靠的密封方式来降低滤芯和精滤壳体密封处泄露(行业术语称为内泄漏)的风险。行业内现有技术中,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设计通常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如附图1中所示,采用O形圈密封方式:滤芯上下端盖均设计O形圈凹槽,O形圈24安装在凹槽内,两者分别对应与精滤上壳体21、精滤下壳体22装配时,O形圈24挤压在精滤上壳体21、精滤下壳体22和滤芯23之间,从而起到密封作用。这种密封方式对O形圈24的材料要求较高,对O形圈24的耐油性、低温回缩性要求较高,符合要求的O形圈24往往成本比较高。并且O形圈24对装配要求较高,若在装配时出现扭曲变形,则失去了密封作用,风险较高。
第二种如附图2中所示,采用滤芯端盖与精滤壳体过盈连接的密封方式:滤芯上端盖33、滤芯下端盖34均设计漏斗形结构,分别对应与精滤上壳体31、精滤下壳体32过盈装配,装配后滤芯上端盖33、滤芯下端盖34漏斗形结构张开分别与精滤上壳体31、精滤下壳体32挤压在一起,从而起到密封作用。这种密封方式对精滤上壳体31、精滤下壳体32和滤芯上端盖33、滤芯下端盖34的平面度都要求极高,其密封效果远不如第一种可靠。实际检测中,这种密封方式一定会泄露,只是泄漏量大小取决于零部件质量。
第三种如附图3中所示,采用滤芯上下端盖与精滤上下壳体热熔焊接的密封方式:精滤上壳体41、精滤下壳体42热熔后与滤芯43装配焊接在一起。POM材料特性决定热熔焊接工艺中,从焊接筋45熔化到零件合模必须在5秒内完成,否则会影响焊接强度。由于精滤上壳体41、精滤下壳体42本来就是通过热熔焊接连接在一起,若精滤上壳体41、精滤下壳体42与滤芯43也通过热熔焊接的方式密封,则要求热熔焊接设备要在2秒时间内将精滤上壳体41、精滤下壳体42边缘焊接筋和内部焊接筋熔化,并且焊接工装要在这个时间内退出零件区域。这种密封方式虽然可靠,但制造成本增加,工艺难度极高。
因此,社会迫切需求一种结构简单、装配可靠的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能够有效得起到密封效果,以应对当前生产面临的需求。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包括滤芯、精滤上壳体、以及精滤下壳体,所述的滤芯与所述的精滤上壳体之间和所述的滤芯与所述的精滤下壳体之间各设置有一块无纺布,且所述的无纺布与所述的滤芯的上下端盖相配合。
所述的精滤上壳体和所述的精滤下壳体中设计有0.7mm高的超声波焊接筋。
两块所述的无纺布与所述的超声波焊接筋分别焊接相连。
所述的无纺布的厚度为5mm,且在装配后挤压为2mm。
所述的精滤上壳体和所述的精滤下壳体焊接相连。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无纺布密封方式,使得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简单,装配工艺可靠,且密封效果优良,同时无任何技术瓶颈、工艺难题;
(2)采用无纺布密封,也不必再担心精滤器内泄漏,因为内泄漏的燃油也会被无纺布过滤干净。
(3)无纺布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价格低廉,较使用O形圈密封,大大降低了零件成本。
(4)无纺布与精滤壳体采用超声波焊接技术连接到一起,保证无纺布与精滤上下壳体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O形圈密封方式的滤芯与精滤壳体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滤芯端盖与精滤壳体过盈连接的密封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采用滤芯上下端盖与精滤上下壳体热熔焊接的密封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中滤芯与精滤壳体装配的爆炸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滤芯与精滤壳体的密封结构中滤芯与精滤壳体装配的剖视图。
其中,图1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1为精滤上壳体,22为精滤下壳体,23为滤芯,24为O形圈;
其中,图2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31为精滤上壳体,32为精滤下壳体,33为滤芯上端盖,34为滤芯下端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盈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盈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02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