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油压力调节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90129.5 | 申请日: | 2015-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5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愉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东联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7/00 | 分类号: | F02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6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压力 调节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零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
背景技术
燃油压力调节器是电喷汽车燃油喷射系统的常用构成部件之一,目前内燃机电喷装置取代化油器装置,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环保。但在使用中,供油经油泵到滤清器后,再到电喷嘴时供油油压,若油压过高,就不能起着节能和环保效果,通过压力调节器,能够将压力进行自动调节,不会使得喷射是油压过高,混合燃气比例不会变,从而保证了油液能够完全燃烧,起到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申请号为20032011493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整体出油座的内燃机燃油压力调节器,它包括有压力调节器的壳体,壳体的侧壁装有进油管,壳体内装置的钢球嵌入在带有弹簧的阀门座内,其特征是壳体底部中心孔装置有呈管状的出油座,出油座上端与钢球贴合。这种压力调节其虽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壳体底部孔内装着阀芯座,阀芯座孔内下有出油管、上有阀芯机械结构,存在着结构复杂,零件多,加工成本高等问题,但其出油座(出油管)的密封是由于在端部设置突起,从而方便插接和密封,但是这种结构为固定式的结构,当突起圈受到损坏时,整个压力阀就不能保证油液能够回流到油箱,从而造成油液泄漏,造成浪费,而且在尺寸固定的金属管不能对接,对软油管也有较大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这种燃油压力调节器能够保证连接的密封性能,保证油液不会泄漏,并且对接的尺寸可以稍许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包括壳体、阀座、气孔以及膜片,所述膜片嵌在阀座内,且膜片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阀座与壳体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阀座相连,所述出油管与壳体连接端相对的一端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外径从与出油管连接端逐渐减小设置,导向管与出油管连接位置的外径与出油管外径相等设置,且出油管靠近导向管位置设有环形槽,所述槽内嵌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出油管的设置能够保证管能够容易对接,并且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而且在密封圈损坏的时候,能够跟换,不会让整个压力调节器都不能使用,另外,导向管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尺寸有稍许变化的管容易对接上,在金属管对接的时候,不会由于突起不能密封,在软管的对接也能有效的保证软管的使用寿命,不会由于其长期变形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形槽的宽度与密封圈的宽度相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的宽度的设置能够防止密封圈在槽内沿管中心轴线方向滑动,从而使得连接时候困难,并且有可能会将其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形槽的槽深度为密封圈宽度的一半,且环形槽的槽底呈弧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槽深度的设置能够满足密封圈有效的嵌在出油管上,防止其受力轻易滑出,另外,弧形结构的槽底能够有效地将密封圈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壳体;2、阀座、3、出油管;31、导向管;32、密封圈;33、环形槽;4、进油管;41、导向凸起;5、膜片;6、球状启闭件;7、小弹簧;8、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整体出油座的内燃机燃油压力调节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东联机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东联机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90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垂直轴风力机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空气过滤旁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