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学反应搅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89851.7 | 申请日: | 2015-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3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记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524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反应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反应设备,具体是一种化学反应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反应试验中,往往需要在一些密闭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而且大多数化学反应为促进其效率都需要在反应的同时进行搅拌,以达到最快的反应效率,但是现有的化学反应搅拌釜结构比较单一,而且如果内部反应需要加热的话温度不宜控制,而且现有的搅拌釜其搅拌桨由于焊接成整体的桨叶宽度大于投料口的尺寸,因而无法通过进料口将其安装在罐中,有人设计了一种分体式搅拌装置,能通过投料口进行分体焊接安装。其中桨叶与搅拌轴通过穿心螺栓和并紧螺栓的剪切力和夹紧摩擦力来实现,此种结构虽可以拆装,但轴的穿心落空及穿心螺栓由于桨叶的扭力带来的作用力较大,易变形,变形后搅动不平稳,而且桨叶的加工难度大、用料多、成本高、材料采购部容易且桨叶清洗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学反应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化学反应搅拌装置,包括釜体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固定设置在釜体的顶部,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减速器,减速器输出轴延伸至釜体内部空腔内,减速器输出轴与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的轴承;所述釜体由内层釜壁和外层釜壁构成,内层釜壁和外层釜壁之间构成密闭加热腔体,外层釜壁的两侧设置有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内层釜壁围成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包括搅拌轴和桨叶,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桨叶设置两个,每一桨叶均包括桨叶体和与桨叶体一体成型并与搅拌轴键配合连接的连接部,两桨叶的连接部相互连接,搅拌轴下端设置有连接段,连接段外侧沿轴向设置有连接键,连接部为半圆形,连接部内侧设置有用于嵌入连接键的键槽;其中,两连接部均为半圆形,两连接部连接后形成圆形抱箍,在安装时,连接部自上端落下将连接键插入键槽内形成连接,然后通过并紧螺栓将两连接部连接,两连接部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内层釜壁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键槽为T形槽,连接键为与键槽适配的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键沿连接段圆周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轴下端设置有限位托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一所述连接部上侧周向设置有轴向限位板,两连接部的轴向限位板围成圆形,一L形限位座嵌入搅拌轴上设置的沉槽并底端对轴向限位板形成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层釜壁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溶液加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密闭加热腔体能够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间接加热,通过控制热介质的流速来控制反应釜温度,保证反应物料能够很好的进行聚合;且采用分体式搅拌桨,轴与桨叶通过连接部与轴的键配合连接的剪切力来传递,轴与桨叶传递的扭矩大,运行平稳,整机使用寿命长,而且该搅拌桨具有能装进整体搅拌装置中,加工制造方便,用料省、成本低、桨叶易清洗及便于制造加工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学反应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化学反应搅拌装置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化学反应搅拌装置中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化学反应搅拌装置中桨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A向示意图。
图中:1-釜体、2-动力装置、3-支撑架、4-电机、5-减速器、6-轴承、7-搅拌桨、11-内层釜壁、12-外层釜壁、13-密闭加热腔体、14-热介质进口、15-热介质出口、16-溶液加入口、17-加料口、41-电机输出轴、51-减速器输出轴、71-搅拌轴、72-桨叶、73-连接段、74-连接键、75-限位托板、76-L行限位座、77-沉槽、721-桨叶体、722-连接部、723-键槽、724-轴向限位板、725-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记,未经刘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8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