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金属后壳的8字形NFC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288.3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5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安平;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7/04 | 分类号: | H01Q7/04;H01Q1/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金属 字形 nfc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金属后壳的8字形NFC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现阶段移动设备进场通信功能的发展,NFC天线逐渐成为广大客户所青睐的对象,因此对于NFC天线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一般选择将NFC天线放在电池上面,加上一层铁氧体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近期随着消费者的青睐,带有金属后壳的移动设备开始流行,这给NFC天线的设计带来较大的难度。因为NFC天线直接放在金属壳体内侧时,金属后壳上产生与NFC天线电流完全反向的涡流的同时金属后壳还有对NFC天线的屏蔽作用,使得天线无法在金属后壳的外侧被检测到。
当对金属后壳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后,如在金属后壳的边缘上开一个缝隙,在金属后壳的边缘处“切断了”原有在金属后壳上产生的完全反向的涡流,同时产生了与天线电流同向的涡流。这种同向涡流的贡献增强了NFC天线的性能,同时所开的缝隙克服了上述金属后壳对NFC天线的屏蔽作用,使得NFC天线能够在金属后壳的外侧被检测到。现阶段对于全金属后壳NFC天线的可行的设计方案还非常少,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全金属后壳NFC天线的研究设计成了必要。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CN203553340U公开了一种双C结构的NFC天线,通过由摄像头通孔向左右两边开2条通向金属后壳边缘的缝隙来切断原始涡流路线从而控制涡流不会对天线产生负面效果。但是该方案开的两条缝把完整的金属后壳切割成两部分,这不仅破坏了结构的美观还减弱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两部分金属后壳需要单独加工制作,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优越、能保持金属后壳完整性且加工工艺简单的8字形NFC天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金属后壳的8字形NFC天线,包括一金属后壳和一天线线圈,所述金属后壳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天线线圈位于金属后壳内侧,金属后壳还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缝隙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天线线圈以8字形围绕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围绕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天线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后壳还包括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后壳还包括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后壳进一步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间通过多个缝隙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缝隙的宽度为0.5-1.5mm。
进一步的,所述缝隙的宽度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为3mmx3mm-20mmx2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为5mmx5mm-10mmx1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安装有指纹识别模块、摄像头模块闪光灯模块或其他传感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巧妙地应用金属壳体上的通孔,利用缝隙连接通孔达到改变涡流流向分布的效果,并应用金属壳体上与天线本身同向的涡流以增强天线性能,同时消除了金属后壳对NFC天线的屏蔽作用,具有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性能优越等特点;与双C型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保证了金属后壳的完整性,金属后壳一体成型,加工工艺简单;而与O型NFC天线相比,8字形NFC天线产生的有效涡流被显著地增强,进一步提升了天线的性能,即使通孔尺寸较小时也能保证天线的良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带有金属后壳的8字形NFC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仅围绕第一通孔的O形天线的涡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8字形天线的涡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带有金属后壳的8字形NFC天线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金属后壳;2、天线线圈;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一缝隙;6、第三通孔;7、第二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用缝隙连接通孔达到改变涡流流向分布的效果,并应用金属壳体上与天线本身同向的涡流以增强天线性能,利用8字形结构增强有效涡流区域的涡流强度,进一步提升天线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2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线端子和分体式空调
- 下一篇:一种蜗轮蜗杆驱动的天线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