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室内砂类土击实实验的击实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244.0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8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志;王星;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砂类土击 实实 击实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工程测试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砂类土击实实验的击实筒。
背景技术
很多学者对现有的击实仪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但是这些学者大多注重在击实仪器的动力装置上的改进,而忽视了放置击实土的击实筒。
原有的击实筒适用于粘土、粉土等粘结性比较强的土工介质,故出于实验结束后便于取出土样的目的,击实筒底部设计成无底结构。现在要针对砂类土做击实实验,由于砂类土的粘结性比较差,为确保砂类土在试验结束后提起击实筒的过程中不会从筒底漏出,需要对现有的击实筒做出改进,以适应新的需求。
《土工试验规程》规定击实土是分三层或五层进行击实的,以便使击实土受力均匀,在具体试验过程中,由于传统击实筒内并没有标注具体的1/3或1/5等分线,试验人员往往是采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击实后土料厚度是否达到筒深的1/3或1/5,这种目测的方式具有一定的误差,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有必要对击实筒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砂类土击实实验的击实筒,该击实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很好地应用于粘结性比较差的砂类土的击实。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室内砂类土击实实验的击实筒,至少包括两端开口、中空的土体试样筒、转盘、护筒和支架,护筒套安装在土体试样筒上,土体试样筒底部设有底板,在转盘上放置土体试样筒的内槽底部设置一个大小、形状与底板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高度和底板的厚度相等,底板位于凹槽中,护筒和土体试样筒通过支架固定在转盘上,土体试样筒内壁轴向上设有将土体试样筒深度分为三等分的三等分线,还设有将土体试样筒深度分为五等分的五等分线。
所述的底板呈圆盘状,底板焊接在土体试样筒上,底板的直径和土体试样筒的外径相同。
所述的底板的厚度为5毫米,材质为钢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该击实筒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实用性非常强,能很好的适用于粘结性比较差的砂类土的击实。更重要的是,该击实筒上设有五等分线和三等分线,根据等分线能准确地判断击实后土体试样厚度是否达到土体试样筒深度的1/3或1/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室内砂类土击实实验的击实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土体试样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土体试样筒、2-底板、3-转盘、4-三等分线、5-五等分线、6-护筒、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室内砂类土击实实验的击实筒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击实筒包括两端开口、中空的土体试样筒1、转盘3、护筒6和支架7。土体试样筒底部焊接有圆形的底板2,底板2的直径和土体试样筒1的外径相同。底板2的材质为钢板,厚度为5mm。底板的厚度不能太薄,否者在进行击实的过程中会将筒底击破;金属钢板的厚度也不能太厚,会增加击实筒的重量,不利于击实筒在击实的过程中进行旋转。
在转盘3上放置土体试样筒的内槽底部设置一个大小、形状与底板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高度和底板的厚度相等,底板2位于凹槽中。按照土工试验规范,击锤离击实筒有一个固定的高度,当给击实筒增加一个一定厚度的底板,无形中拉近了击锤与击实筒的距离,所以需要对转盘内槽进行打磨,设置一个凹槽用于放置底板,从而保持击锤与击实筒距离不变;同时还有利于转盘在旋转的过程中,击实筒会更好地跟着转盘一起旋转。
护筒套安装在土体试样筒上,护筒和土体试样筒通过支架固定在转盘上,从而使护筒和土体试样筒随转盘一起转动。
土体试样筒内壁轴向上设有将土体试样筒深度分为三等分的三等分线4,还设有将土体试样筒深度分为五等分的五等分线5。土体试样筒内壁长期与一定湿度的击实土料接触,使用时间久后会有一定的锈蚀,为了避免刻度线被铁锈遮盖,故采用与铁锈颜色不同的油漆来标注三等分线和五等分线。在第一层砂类土击实后,通过观察土料表面与三等分线或五等分线的相对距离(超出了或未达到),决定下一次加土料土体试样的多少,从而达到使土料受力均匀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2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刀辊总成
- 下一篇:果实采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