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采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9087.3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3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婧;陈玲;李燕;周高阳;赵宗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采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采血器。
背景技术
医院对病人的疾病诊断借助于血液测试。目前的采血方法,大多为采用注射器抽血再注入化验试管内。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次性真空采血器。目前的真空采血器,包括采血针、针管、穿刺针、穿刺针的针柄以及真空管。真空采血器采血法是静脉采血法的一项重要变革,它具有省时、安全、方便、准确、避免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临床,我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真空采血器采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采血的时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采血:
1.撕开采血针小包装,取出采血针,将采血针保护套取下,即可刺入静脉血管(见回血);
2.将穿刺针刺入真空管内;管中预设的真空可将所需量的血液流入管中,亦可按管壁刻度值控制采血量;
3.当需多管采血时,即第一管采完后拔出瓶刺穿刺针刺入另一真空管内,如此重复操作,即可一针多管采血。
上述采血方法较为常见,但是其存在以下弊端,当穿刺针刺入真空管的时候,由于真空管的瓶塞较难插入,即使插入成功,由于负压的原因,也很容易将该穿刺针弹出真空管外,从而极易伤到医护人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点的真空采血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保证医护人员安全的真空采血器,其不仅方便采血,而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采血器,包括采血针、针管、穿刺针、穿刺针的针柄以及真空管,
所述真空管包括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端面的管口以及管口内的瓶塞;
所述瓶塞内设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弹性件、多个夹爪以及按钮,所述按钮设于管口的上方,其通过一连杆与所述夹爪连接,所述夹爪上包覆一层弹性件;
所述穿刺针的针柄处设有与所述卡紧装置相配合使用的多个卡齿;
当按钮按下的时候,该夹爪张开,将放入的穿刺针穿刺进真空管的瓶塞内,然后松开按钮,该夹爪将卡齿夹住。
如上所述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中,所述卡齿和卡爪的数量为三个。
如上所述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中,所述真空管的瓶塞处还设有密封环。
如上所述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垫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中,还包括针帽,所述针帽套设在所述采血针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中,还包括一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针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在真空管的瓶塞处设置卡紧装置,当穿刺针进入瓶塞后,松开按钮,即可自动锁紧该穿刺针,有效防止该穿刺针弹出的危险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生产成本较低;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采血器,其不仅方便采血,而且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采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采血器的真空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采血针2、针柄3、针管
4、穿刺针5、真空管51、管体
52、管口6、瓶塞71、弹性件
72、夹爪73、按钮8、卡齿
9、连杆10、密封环11、针帽
12、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采血器,括采血针1、针管3、穿刺针4、穿刺针4的针柄2以及真空管5,所述真空管5包括管体51、设置在所述管体51上端面的管口52以及管口52内的瓶塞6;所述瓶塞6内设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弹性件71、多个夹爪72以及按钮73,所述按钮73设于管口52的上方,其通过一连杆9与所述夹爪72连接,所述夹爪72上包覆一层弹性件71;所述穿刺针4的针柄2处设有与所述卡紧装置相配合使用的多个卡齿8;当按钮73按下的时候,该夹爪72张开,将放入的穿刺针4穿刺进真空管5的瓶塞6内,然后松开按钮73,该夹爪72将卡齿8夹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9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生儿床旁胸部正位摄影射线防护装置
- 下一篇:采血管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