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井下打捞作业的高效打捞公锥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86482.6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1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智;刘冰;喻智明;施太和;侯铎;张智;任建;陆凯;何奇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井下 打捞 作业 高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与天然气油气井打捞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井下打捞作业的高效打捞公锥。
背景技术
公锥属于石油打捞工具的一种,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套铣管、封隔器、配水器、配产器等有孔落物的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在钻井施工或油、水井生产过程中,难免由于遇阻遇卡、瞬间超载或疲劳失效等因素导致钻柱断裂而形成井下落物,此时便需要进行打捞作业。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以及油、水井生产时间的延长,发生井下落物事故的频率也逐渐增多,为提高现有公锥的打捞效率以缩短工时、节约开支,现对公锥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其打捞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高效从井下落物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公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井下打捞作业的高效打捞公锥,包括内螺纹接头、公锥主体、水眼和打捞螺纹,公锥主体一端连接有可与钻杆相联接的内螺纹接头,公锥主体另一端外圆锥面设有用于造扣的打捞螺纹,内螺纹接头和公锥主体的中心设有贯通的水眼,内螺纹接头、公锥主体、水眼和打捞螺纹具有完全重合的中心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螺纹为双头螺纹。
所述的一种用于井下打捞作业的高效打捞公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螺纹由两个有相同旋向、相同锥度、相同导程、相同螺纹牙型尺寸的1#外螺纹和2#外螺纹组成。
所述的打捞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1#外螺纹和2#外螺纹的起始点位于同一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内且相对中心轴线呈180°角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将公锥的打捞螺纹由单头螺纹改进为双头螺纹结构,使打捞螺纹的导程角增大了一倍,从而增加了造扣时的每扣进尺。当公锥进入打捞落物内孔并施加适当的钻压、转动钻具后,打捞螺纹更容易吃入井下落物之中,从而提升造扣速度,有利于提高打捞效率,缩短打捞施工时间、节约开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锥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内螺纹接头(1)、公锥主体(2)、水眼(3)和打捞螺纹(4),所述公锥主体(2)一端连接有可与钻杆相联接的内螺纹接头(1),公锥主体(2)另一端外圆锥面设有用于造扣的打捞螺纹(4),内螺纹接头(1)和公锥主体(2)的中心设有贯通的水眼(3),内螺纹接头(1)、公锥主体(2)、水眼(3)和打捞螺纹(4)具有完全重合的中心轴线,所述打捞螺纹(4)为双头螺纹。
如图2所示,打捞螺纹(4)由两个有相同旋向、相同锥度、相同导程、相同螺纹牙型尺寸的1#外螺纹(5)和2#外螺纹(6)组成,1#外螺纹(5)和2#外螺纹(6)的起始点位于同一垂直于中心轴线的平面内且相对中心轴线呈180°角分布。
当公锥进入打捞落物内孔之后,加适当的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打捞螺纹挤压吃入落物内壁进行造扣。由于打捞螺纹采用了双头螺纹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导程角,公锥打捞螺纹更容易吃入井下落物之中,从而提升造扣打捞速度。当所造之扣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和扭矩时,可采取上提或倒扣的办法将落物全部或部分捞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64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卉膏状肥
- 下一篇:一种蔬菜心叶发黄的肥料液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