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85426.0 | 申请日: | 2015-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6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全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全生 |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2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密布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过程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现行常规冷却器换热效率很低,能耗大。为了增强冷却效果,目前一般采用在冷却管的外壁上套装散热片或者螺旋套片,也有采用对冷却管表面加工成螺纹状以增加热交换表面积。上述方案工艺复杂,大大增加制造成本,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管壳式冷却器,热流体在冷却管外流动放热,冷流体在冷却管内流动冷却,冷却芯体中的冷却管间距较大,冷却管直径较大,热流体在冷却芯体中的流动基本为层流状态,且由于冷却管间距较大,冷却芯体中的流体流动空间大,热流体大部分从冷却芯体的中心部分通过,少部分从冷却芯体的中心区以外的地方通过,形成热交换死区现象,热交换既不均匀。
为了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系统设计原理简单,成本低廉,热交换充分,换热效果好,大大减少能耗,热交换效率高,既能满足企业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填补相关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此换热器中的冷热流体热交换非常充分,换热效果好,能耗低,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具有非常广泛的实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包括外壳、冷却管、进向端盖、出向端盖、进油口、出油口,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出油口附近区域的冷却芯体未布置冷却管,预留有存油空间,冷却芯体的两侧外径边缘上各设置有1根阻流管,阻流管两端与管板法兰和管板相连,空白折流板和普通折流板均为圆缺形结构,空白折流板的靠近油口区域未加工有小孔,其余区域加工有安装冷却管的小孔,普通折流板的整个平面上均匀密布有安装冷却管的小孔,空白折流板和普通折流板的外径边缘处加工有2个阻流管的通过孔,管板法兰和管板均为整圆结构,管板法兰和管板的靠近油口区域未加工有小孔,其余区域均匀密布有与冷却管直径对应的小孔,冷却管的两端密封焊接在管板法兰和管板上对应的小孔。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外壳的两端设置有进向端盖和出向端盖。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空白折流板为圆缺形结构,非完整圆形状,在其靠近油口区域未加工有小孔,为空白区域,其余区域密集加工有用于通过冷却管的小孔。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普通折流板为圆缺形结构,非完整圆形状,未留有空白区域,整个平面上密集加工有用于通过冷却管的小孔。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冷却芯体轴向上的空白折流板和普通折流板成正反交替安装,均匀布置,空白折流板的弦线侧安装于油口的远端,普通折流板的弦线侧安装于油口的近端。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进油口和出油口的近端圆弧区域留有存油空间,未布置冷却管。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管板为整圆形板结构,管板的靠近油口端为空白区域,未加工有小孔,其余区域密集加工有用于连接冷却管的小孔。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管板法兰为整圆形板结构,管板法兰的靠近油口端为空白区域,未加工有小孔,其余区域密集加工有用于连接冷却管的小孔。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为圆筒状,进油口和出油口均焊接在外壳上。
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冷却管的较佳直径为6mm,两相邻冷却管之间的间距较佳尺寸为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巧妙,热流体流动均匀性好,热交换充分,无热交换死区,冷却效果好,换热效率高,既能满足企业及市场的实际需求,填补相关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毛细管密布式油冷却器的立体图;
图2是冷却芯体的立体图;
图3是管板平面图;
图4是空白折流板平面图;
图5是普通折流板平面图;
图6是阻流管立体图。
图1-图6中:
1、外壳;2、管板法兰;3、管板;
4、冷却管;5、空白折流板;6、普通折流板;
7、阻流管;8、进向端盖;9、出向端盖;
10、进油口;11、出油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全生,未经高全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5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