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霰弹枪用独头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4480.3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8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子杰;王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子杰 |
主分类号: | F42B7/00 | 分类号: | F42B7/00;F42B12/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1182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霰弹 枪用独头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霰弹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霰弹枪用独头弹,应用在枪管内没有膛线的滑膛霰弹枪上。
背景技术
霰弹枪是一种枪管内没有膛线的滑膛枪,发射出的子弹头不会旋转,霰弹枪的子弹弹头由数个至数百个球形小弹丸组成。霰弹枪弹的膛压较低,霰弹的整体弹头较重,枪口初速不高,出膛后分散的小弹丸存速能力有限,终点弹道仅100米左右,有效距离50米左右。
为了提高霰弹枪的威力和射击有效距离,人们研制出了多种霰弹枪用独头弹,弹头形状从球形到球头圆柱形、尖头圆柱形,带有螺旋角尾翼尖头圆柱形等多种多样,这些形状的弹头飞行时都有较大的空气阻力,而弹头飞行时产生的微旋也是靠增加弹头前进阻力来实现的,这些弹头形状在飞行时尾端都有较强的涡流,从而影响弹头的存速能力,影响飞行距离,降低射击密集度。现有的弹头一般都是用铅合金材料制成,不利环保,穿甲能力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霰弹枪用独头弹,降低了空气阻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发射药所赋予的动能,具有很好的存速能力,在整个弹道飞行过程中独头弹始终不发生翻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霰弹枪用独头弹包括底火、底座、发射药、弹壳、弹托、弹头和弹头壳;弹头的尾部为锥体,弹头的头部为半球体,弹头的中部为圆柱体,锥体、圆柱体与半球体自然过渡;底座固定在弹壳的一端,弹壳内腔与底火前部的药室贯通,底座的中心孔内装有底火,发射药和弹托依次装入底座的药室和弹壳内,弹托前部圆锥孔装有钢制弹头的尾部锥体,弹头的头部半球体和中部圆柱体位于弹头壳内,弹头壳的一端为三条预制破瓣结构,弹头的头部被弹头壳罩住,并被三条预制破瓣抱紧,弹头壳装在弹壳的另一端,且弹头壳与弹壳连接处被弹壳的封口卷边压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霰弹枪用独头弹将霰弹的枪口动能集中作用在独弹头6上,使霰弹枪的作用距离和威力得到扩展,具有很强的威力;2)本实用新型近距离作战有很好的停止作用,百米距离可冲孔式击穿4毫米钢板,可做近距离反器材枪弹用;3)本实用新型霰弹枪用独头弹的弹头形状结构和装配方式能保证在发射后,在没有施加给弹头旋转动能的情况下,弹头能靠自身光滑平顺的外表面降低空气阻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发射药所赋予的动能,具有很好的存速能力,在整个弹道飞行过程中始终不发生翻滚。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有2幅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霰弹枪用独头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霰弹枪用独头弹包括底火1、底座2、发射药3、弹壳4、弹托5、弹头6和弹头壳7。弹头6的轮廓为流线形,即弹头6的尾部为锥体,弹头6的头部为半球体,弹头6的中部为圆柱体,锥体、圆柱体与半球体自然过渡。弹头6的半球体对低初速的弹头6影响不大,尖形锥体弹尾部不产生涡流。没有尾部涡流这很大部分阻力,提高存速能力和提高密集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2固定在弹壳4的一端,弹壳4内腔与底火1前部的药室贯通,底座2的中心孔内装有底火1,发射药3和弹托5依次装入底座2的药室和弹壳4内,弹托5前部圆锥孔装有钢制弹头6的尾部锥体,弹托5后部设有闭气环结构,弹头6的头部半球体和中部圆柱体位于弹头壳7内,弹头壳7的一端为三条预制破瓣结构,弹头6的头部被弹头壳罩住,并被三条预制破瓣抱紧,弹头壳7装在弹壳4的另一端,且弹头壳7与弹壳4连接处被弹壳4的封口卷边压紧。
弹头6采用淬硬钢制成,成本低,环境友好,弹头6头部的钝弹头形状比尖弹头能给目标传递更多的能量,可以在百米距离冲孔式击穿4毫米钢板。
弹托5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造,后部设置有闭气环,前部中心有容纳弹头6圆锥部分的圆锥孔,弹托5用于传递发射药3产生的动能给弹头6。击发后,弹托5后部的闭气环部分和前面容纳弹头尾锥孔的圆周部分受到弹头6的惯性挤压紧贴枪管壁,增加了枪管3的密闭性,弹托5能把弹头6托送至枪口外后效加速区以外,有利于提高弹头6的初速和射击密集度。
弹头壳7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造,与弹头6和弹壳4的卷边封口配合,密闭性好。弹头壳7内周的圆柱段与弹头6的中部圆柱段配合,保证弹头6的轴线与枪管3的轴线重合,对保证弹头6出膛后的飞行稳定性及射击密集度至关重要。并能保证弹头6外壁不与枪管内壁直接摩擦。
弹头壳7沿圆周三等分纵向开有三条预制破瓣槽,形成三条预制破瓣结构,弹头6出膛后,密度比弹头6低的弹头壳7很快沿预制破瓣槽张开脱离弹头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射击时,底火1被击发,底火1引燃发射药3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动弹托5、弹头6、弹头壳7冲开弹壳4的封口卷边进入枪膛冲出枪管口,完成发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子杰,未经刘子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44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