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变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3046.3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0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世盛;张远铭;李季;王志凤;姚伟;丁镇;张道升;于凤举;王明科;汪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蓬莱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7/08 | 分类号: | H02B7/08;H02B1/56;H01F27/14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张咏梅 |
地址: | 265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变电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电站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变电站。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下变电站系统中的油浸变压器与冷却系统相连,目前,冷却系统一般分为空气热交换式、水冷式和水蒸发式,前者简单,耐用,但散热效果较差;后两者散热效果较好,但水冷式耗水量大,蒸发式虽然耗水量小,但高温管路与水接触反应造成部分器体表面结垢严重,长久使用易腐蚀,影响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变电站,解决现有地下变电站的冷却系统散热效果差、容易结垢腐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位于地下的油浸变压器及冷却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油浸变压器包括油箱,油箱上设置有油泵;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上下开口的箱体、水箱和循环水泵;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风机、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喷淋装置、水蒸发式换热器,所述水箱位于箱体的下方,所述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位置高于制冷剂出口,所述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油管与水蒸发式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喷淋装置喷出的水朝向水蒸发式换热器,水箱通过循环水泵与喷淋装置连接;
所述油箱通过油泵与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水蒸发式换热器的出口与油箱连接。
所述箱体从地下延伸至地上,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挡雨板。
所述油浸变压器与箱体不在同一竖直面上。
上述风机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多个风机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
上述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为两个,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将油浸变压器里高温油直接引入至空气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进行一级散热,又经水蒸发式换热器进行二级散热,散热效率高,适合地下不通风的环境。
(2)耗水量少,没有结垢腐蚀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风机 2、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 3、喷淋装置 4、水蒸发式换热器 5、循环水泵 6、水箱 7、油箱 8、油泵 9、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地下变电站的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位于地下的油浸变压器及冷却系统。
所述油浸变压器包括油箱7,油箱上设置有油泵8。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上下开口的箱体9、水箱6和循环水泵5;箱体内从上至下依次固定有风机1、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2、喷淋装置3、水蒸发式换热器4,所述水箱位于箱体的下方,所述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上设置有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制冷剂入口的位置高于制冷剂出口,所述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通过油管与水蒸发式换热器的入口连接,喷淋装置喷出的水朝向水蒸发式换热器,水箱通过循环水泵与喷淋装置连接;
所述油箱通过油泵与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水蒸发式换热器的出口与油箱连接。
箱体从地下延伸至地上,便于将热量导出;所述箱体的上方设置有挡雨板,防止雨水侵入地下变电站。
所述油浸变压器与箱体不在同一竖直面上,防止喷淋装置喷出的水溅到油浸变压器上,造成危险。
上述风机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多个风机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
上述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为两个,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匀分布。
从油浸变压器的油箱来的高温变压油,首先从制冷剂入口进入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2,高温变压油首先在空气热交换式换热器2中冷凝散热,由风机1形成的气流带到空气中,实现第一级散热;经过第一级散热后,不再高温的变压油,进入水蒸发式换热器4;同时,水箱6中的冷却水,在水泵5的作用下,从喷淋装置3将水喷淋到水蒸发式换热器4,通过水蒸发吸收热量,实现第二级散热;经过第二级散热后的变压油,从制冷剂出口返回油箱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蓬莱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蓬莱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3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