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子式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2608.2 | 申请日: | 2015-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5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饶平平;尹强;刘玉琦;王松杰;余洪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机油泵,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式机油泵。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上,机油泵一般为转子泵,其由泵体、内转子、外转子、泵盖、限压机构组成。内转子和外转子在泵体内偏心设置,泵体和泵盖内都设有完全对称的低压油腔、高压油腔和泄油腔,泵体和泵盖通过螺栓装配,泵体内的低压油腔与泵盖内的低压油腔组合成机油泵的低压油腔,同理,泵体内的高压油腔与泵盖内的高压油腔组合成机油泵的高压油腔,泵体内的泄油腔与泵盖内的泄油腔组合成机油泵的泄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泄油腔与低压油腔连通。发动机工作时由曲轴直接驱动内转子转动,内转子带动外转子转动,通过内外转子的配合转动,将低压腔的机油不断的运输到高压腔。一般机油泵上常设有限压机构,当机油泵内压力过高时,限压阀工作,使部分高压的机油从限压机构中泄入泄油腔,再由泄油腔流回低压油腔。防止高压腔内机油压力过高。
以上曲轴直接驱动式的机油泵,由于转子直径较大,当在高速运行时,会出现涡流,导致转子齿间的充油率降低,齿间低压油受高压油的冲击,进而导致机油泵压力波动较大,噪音大;机油泵在高速运行时,空气容易从内转子与泵体、泵盖间的端面间隙中进入低压油腔,导致机油泵气蚀严重,进而导致机油泵压力波动较大,噪音大;机油泵在高速运行时,转子齿间充油率低,导致运行过程中齿间低压油受高压油的冲击大,进而导致机油泵压力波动较大,噪音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的机油泵因转子直径大,导致机油泵压力波动大,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子式机油泵,该机油泵可提高齿间充油率,减小高压油对齿间的冲击,降低气蚀,进而降低机油泵的压力波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外转子、内转子及限压机构,所述泵体与泵盖相对应,且与泵盖通过多颗螺栓连接,外转子安装于泵体中心凹台内,并与内转子内啮合,泵盖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且泵体和泵盖内都设有低压油腔、高压油腔和泄油腔,低压油腔与进油口和泄油腔连通,高压油腔与出油口连通,限压机构处于高压油腔和泄油腔之间,其特征在于:将高压油腔按油路走向设计为“U”形结构,出油口衔接,保证出油顺畅,该“U”形结构同时给进油腔带来了更大的布置空间,保证进油顺畅,有效减小涡流,提高外转子与内转子齿间的充油率,降低运行过程中齿间低压油受高压油的冲击。
进一步,所述泵体与泵盖内部沿内转子内环配合端面上都设有密封环槽,高压油腔内的高压油从内转子、泵体与泵盖间的端面间隙中进入密封环槽,形成完整的密封油环带,防止空气从内转子与泵体、泵盖间的端面间隙中进入低压油腔,有效降低了机油泵的气蚀。
进一步,所述密封环槽的横断面为矩形,加工方便。
进一步,所述泵体与泵盖内部高压油腔区域都设有一个长条形的一级缓冲凹槽和扇面形的二级缓冲凹槽,该一级缓冲凹槽和二级缓冲凹槽的深度都为1mm,机油泵运行过程中外转子与内转子齿间低压油受高压油的冲击得到有效缓解,使机油泵运行过程中油压过渡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高压腔内设置“U”形结构,可以保证进、出油顺畅,有效减小涡流,提高外转子与内转子齿间的充油率;泵体和泵盖内设置密封环槽,防止空气进入低压油腔,降低机油泵的气蚀;泵体和泵盖内高压腔区域设置缓冲凹槽,油压过渡平稳,进一步降低了机油泵的压力波动和噪音,并且该机油泵的各相关零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加工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机油泵总成爆炸图
图2为带有局部剖视的机油泵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泵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泵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泵体、2-外转子、3-内转子、4-泵盖、5-螺钉、6-限压机构、7-低压油腔、8-高压油腔、9-泄油腔、10-密封环槽、11-一级缓冲凹槽、12-二级缓冲凹槽、13-进油口、14-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2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