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厌氧MBR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81329.4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9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袁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余锦曦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厌氧 mbr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厌氧MBR。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er,简称MBR)是将膜分离技术跟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组合形成的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利用不同材质的膜材料制成的膜组件将孔径大于膜孔的物质截留在反应器中,从而获得较为清洁的出水的一种工艺,该工艺代替了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不仅具有更好的固液分离效果,还对废水中的污染物有更强的去除能力,被广泛运用于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中。
20世纪60年代末,Dorr-Oliver公司首先在船舶污水的处理上使用了该技术。当时的膜生物反应器普遍采用的一种被称为“分置式”的构型,即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分别设置,利用外加的循环泵对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进行抽吸,浓缩液回流返还到生物反应器,透过膜的则为处理后的出水,膜生物反应器充当了“二沉池”的作用,具有更加优良的固液分离效果。但是其具有膜寿命不长、膜材料本身价格昂贵,以及循环泵能耗高等缺点,使得第一代MBR在使用方面有诸多阻碍。
在20世纪80年代末,MBR出现了真正的突破,一种基于中空超滤膜的浸没式MBR工艺在日本诞生,其发明者为KazuoYamamoto以及合作者。浸没式MBR工艺无需使用高流量的外循环泵,大大减少了MBR的运行能耗,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相比分置式MBR,具有更小的膜污染倾向,客观上延长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使得MBR的广泛运用成为可能。但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曝气以降低膜污染,保持较高的膜通量,仍需消耗大动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能耗、配水流速均匀、膜通量恒定的厌氧MBR。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厌氧MBR,其关键在于:包括厌氧池,在该厌氧池底部设有内设有支撑件,在该支撑件上设有导流套筒,在该导流套筒内设有膜组件,在所述导流套筒下方设有配水管,该配水管下方设有布水锥,该布水锥正对的所述配水管管壁上开设有配水孔,所述配水管连接有进水管。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显著效果是,污水经进水管流入配水管内,再经配水管管壁上的配水孔流出,在导流套筒内部向上流动,带动泥水混合物向上抬升,再从导流套筒外部向下流动,形成循环,可以使搅拌充分,有利于传质的进行,确保膜通量恒定;配水管下方的布水锥有利于均匀布水,低能耗;膜组件拦截活性污泥、大分子蛋白质、胶体等物质,使其截留在厌氧池中,使厌氧池内的污泥浓度维持较高水平,硝化菌等时代时间长的微生物在厌氧池内繁殖生长并富集成为优势菌种,大分子物质被膜组件截留在厌氧池内,在厌氧池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与微生物多次接触,去除效果得到加强。
上述支撑件包括竖向支撑柱,在该竖向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膜组件支撑板,该膜组件支撑板的边缘向上翻折形成膜组件限位凸缘,所述膜组件位于所述膜组件支撑板上,在所述竖向支撑柱的上部设有星形支架,该星形支架的中心处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星形支架的伸出端连接有同一个套筒支撑环,在该套筒支撑环的上端面环向开设有套筒限位槽,所述导流套筒的下端位于该套筒限位槽内。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竖向支撑柱上端的膜组件支撑板用于支撑膜组件,膜组件通过膜组件限位凸缘限位以保持稳定,套筒支撑环用于支撑导流套筒,导流套筒通过套筒限位槽限位以保持稳定。
上述膜组件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环管,其中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环管连接有出水管,该支撑环管呈矩形框架结构,两个所述支撑环管之间通过竖向支撑管连通,在两个所述支撑环管之间设有帘式膜,该帘式膜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集水管,两个所述集水管之间设有帘式膜本体,所述集水管与所述支撑环管连通。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经帘式膜本体过滤、处理后的出水进入集水管,再从出水管排出。
在上述厌氧池内上下正对设置有两个填料支撑件,所述填料支撑件与所述厌氧池内壁连接,两个所述填料支撑件之间连接有立体弹性填料,在该立体弹性填料周围分布有BioMTM微生物膜填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立体弹性填料和BioMTM微生物膜填料共用,能减缓膜外表面泥饼层的形成和变厚,使得沉积在膜丝表面的泥饼层厚度较不添加载体时较薄。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厌氧MBR,污水经进水管流入配水管内,再经配水管管壁上的配水孔流出,在导流套筒内部向上流动,带动泥水混合物向上抬升,再从导流套筒外部向下流动,形成循环,可以使搅拌充分,有利于传质的进行,确保膜通量恒定;配水管下方的布水锥有利于均匀布水,低能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泰克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1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曝气管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斜推流曝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