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81186.7 | 申请日: | 2015-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2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44 | 分类号: | B60N2/44;B60N3/02;B60Q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高端大型SUV因地板离地高度较高,为方便乘员上下车一般均配备上车拉手,绝大部分上车拉手均布置在B柱饰板上,但是因为B柱饰板有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和空调风道等部件,导致部分车型在此位置上无拉手布置空间,从而不得不取消上车拉手配置,降低了乘员的上下车方便性。
尤其是在夜晚等黑暗的环境下,很难找个合适的把持位置进行拉拽上下车,往往需要用手机等设备进行照明辅助,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手扶上下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后排乘客在夜晚上下车的时候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
拉手,安装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所述拉手沿所述座椅靠背靠近车身的一侧边设置;
照明灯,所述照明灯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背面与所述拉手对应的位置上;
用于根据车门开启信号点亮所述照明灯的开启开关,所述开启开关与所述照明灯电连接,所述开启开关并通过总线连接与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连接。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汽车座椅中,所述拉手的两端通过所述座椅靠背上设置的上下两个固定点分别与所述座椅靠背固定;
两个所述固定点之间的座椅靠背上设置一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安装有照明灯。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汽车座椅中,所述条形槽上方覆盖有透明板。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汽车座椅中,所述透明板的材料为聚乙烯PE。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在座椅靠背的背面安装有拉手,方便乘客上下车时进行使用。拉手对应的靠背上安装有照明灯,门开启电时照明灯亮起,乘客可根据灯光指示明显确定拉手位置,大大方便了乘客在黑暗环境中上下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座椅的拉手与照明灯安装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1,汽车座椅还包括:拉手2,安装在座椅靠背1的背面,拉手2沿座椅靠背1靠近车身的一侧边11设置;照明灯3,安装于座椅靠背1的背面与拉手2对应的位置上;根据车门开启信号点亮所述照明灯3的开启开关4,开启开关4与照明灯3电连接,开启开关4并通过总线连接与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5连接。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在座椅靠背1的背面加装了一拉手2,该拉手2沿座椅靠背1靠近车身的一侧边11处进行设置,方便了乘客上下车时进行拉拽。当汽车的车门开启时,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5会检测到车门的开启信号,开启开关4接收到开启信号后,会点亮照明灯3。因为照明灯3的安装位置是与拉手2对应的座椅靠背1上,所以照明灯3能够照亮拉手2的位置,方便乘客找到拉手2,从而对乘客的上下车起到很大的帮助。
下面详细介绍拉手、照明灯和座椅靠背的安装结构。
拉手2的两端通过座椅靠背1上设置的固定点12和固定点13分别与座椅靠背1固定;固定点12和固定点13之间的座椅靠背1上设置一条形槽,条形槽内安装有照明灯3。条形槽上方覆盖有透明板6。照明灯3安装在座椅靠背1设置的槽中,并通过透明板6进行覆盖,对照明灯3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不会对拉手2的使用起到其他负面影响。
透明板6的材料为聚乙烯PE,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电绝缘性优良的特点。且透明板6的颜色可根据客户喜好调整。照明灯3为LED灯阵,具有节能可靠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汽车座椅的汽车,上述汽车座椅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1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