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溶浸井筒液位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480694.3 | 申请日: | 201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心一;戴晓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筒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浸井筒液位控制装置,属于溶浸采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稀土矿的溶浸开采工艺中,溶浸井筒中的溶浸液位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都采用作业人员频繁巡场,手工开闭液阀的方法,效率极低,劳动强度较大,尤其是在具有以百或千计的井筒量的溶浸井场条件下,往往不能及时控制调节各井筒的液位,从而导致较长时间的低液位时,浸出效率降低;较长时间的高液位时,溶浸液浸入上部覆盖岩土层而引起溶浸液的无效消耗及表土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溶浸井筒液位控制装置,以解决传统溶浸井筒中的溶浸液位控制效率极低,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具有以百或千计的井筒量的溶浸井场条件下,往往不能及时控制调节各井筒的液位,从而导致较长时间的低液位时,浸出效率降低;较长时间的高液位时,溶浸液浸入上部覆盖岩土层而引起溶浸液的无效消耗及表土环境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溶浸井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圆柱阀外壳体1、阀芯2、进水管3、出水管4、拉绳固定柱6、径向通孔7、拉绳8、配重块9、浮球10;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4设置于圆柱阀外壳体1的径向上,阀芯2上设有拉绳固定柱6,拉绳8固定于拉绳固定柱6上,并绕过阀芯2,浮球10固定在拉绳8下末端,配重块9固定在拉绳8上末端,在圆柱阀外壳体1和阀芯2轴向相同位置均开有径向通孔7。
所述圆柱阀外壳体1轴向端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柱5,以防止进水管缺水时,配重块9被浮球10拉到阀芯2同侧而导致控制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井筒11中,浮球随着被控制水位的升降,通过拉线,与配重块共同作用于水阀,从而达到控制井筒内水位面于设定位置的目的;
具体的放置于井筒溶浸液中的浮球10向上通过拉绳8,从径向一侧绕过阀芯2,连接到阀芯2上的一个拉绳固定柱6上,配重块9通过拉绳8从另一侧绕过阀芯2,连接到阀芯2上的同一个拉绳固定柱6上,在圆柱阀外壳体1和阀芯2轴向相同位置均开有径向通孔7,当阀芯2在浮球10和配重块9通过拉绳8的共同作用下,绕圆柱阀轴线旋转时,阀芯2上的径向通孔7轴线与圆柱阀外壳体1上的进水管3和出水管4的轴线夹角改变,实现水流的完全导通、大小调节及完全关闭。
浮球10的质量等于配重块9的质量加溶浸液对浮球10的浮力,在圆柱阀外壳体1端部(阀芯2拉绳8端)适当位置还设置有两个限位小柱5,以防止进水管缺水时,配重块被浮球拉到阀芯同侧而导致控制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稀土矿浸出井筒中的溶浸液位升降自动控制其液位,即可保证溶浸液位的稳定,又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圆柱阀完全导通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柱阀部分导通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圆柱阀完全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6中各标号:1-圆柱阀外壳体,2-阀芯,3-进水管,4-出水管,5-限位柱,6-拉绳固定柱,7-径向通孔,8-拉绳,9-配重块,10-浮球,11-井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溶浸井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圆柱阀外壳体1、阀芯2、进水管3、出水管4、拉绳固定柱6、径向通孔7、拉绳8、配重块9、浮球10;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4设置于圆柱阀外壳体1的径向上,阀芯2上设有拉绳固定柱6,拉绳8固定于拉绳固定柱6上,并绕过阀芯2,浮球10固定在拉绳8下末端,配重块9固定在拉绳8上末端,在圆柱阀外壳体1和阀芯2轴向相同位置均开有径向通孔7。
实施例2:如图1-6所示,一种溶浸井筒液位控制装置,包括圆柱阀外壳体1、阀芯2、进水管3、出水管4、拉绳固定柱6、径向通孔7、拉绳8、配重块9、浮球10;所述进水管3和出水管4设置于圆柱阀外壳体1的径向上,阀芯2上设有拉绳固定柱6,拉绳8固定于拉绳固定柱6上,并绕过阀芯2,浮球10固定在拉绳8下末端,配重块9固定在拉绳8上末端,在圆柱阀外壳体1和阀芯2轴向相同位置均开有径向通孔7。
所述圆柱阀外壳体1轴向端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柱5,以防止进水管缺水时,配重块9被浮球10拉到阀芯2同侧而导致控制失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80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位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集成气路系统及其采集模块





